---官渡中心学校后勤人性化服务侧记
今日竹山网消息 “现在学校食堂提高了生活标准,每周吃两顿馒头,有时面条,以前一日三餐萝卜、白菜、白米饭,现在不是有鸡蛋,就是有豆腐,还有豆芽、土豆片等多样的新鲜蔬菜,课间一罐营养奶,每周还加两次餐,饭菜多样而且色香味美,不用再饿着肚子上课了,一年多来我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现在住校比家里还要温馨,老师像爸妈一样亲,当然想寄学了”。在官渡中心学校寄宿的九(一)班张超同学向笔者说。这样的生活条件,对地处偏远的很多农村孩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官渡镇山大人稀,全镇1246名中小学生分散在11个村,上学最远距离约46公里。两年前,全镇9所学校中有3个教学点、6个复式教学班,有一个教学点仅有3名教师,11名学生,学校破破烂烂很不像样子。2009年,官渡中心学校以潘口水电站移民迁建、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将全镇淹没区下的5所学校撤并为1所,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现代化寄宿制学校,新建学生公寓楼、现代化食堂,重点加强学生住宿就餐、如厕取暖、运动洗浴等后勤设施建设,对寄宿学生实行24小时全程负责、人性化关怀。
据统计,全镇现有寄宿生960人,其中有225人不足10周岁,如何让这些众多的学生,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学生在校生活的开心,让家中的父母放心,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对学校后勤工作的严峻挑战。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学校成立后勤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强化服务质量,将“人性化管理,服务性育人”作为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
生活指导教师成为寄宿学生最亲近的人。学校将20%的教师分流,担任学生生活指导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全面负责寄宿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卫生、饮食、住宿,并配合家长做好学生接送等管理和服务工作。“当生活指导老师就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照”。教师郑怀武说。站了30多年讲台的郑怀武从去年9月开始,担任男生公寓管理员。学生病了,他像父亲一样照顾,学生尿床了,他帮助晾晒,晚上没有睡过囫囵觉,每夜至少要起来3次到宿舍巡查。长期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住校前甚至连牙膏、牙刷都没有用过。住校以后,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养成了每天刷牙、洗脸、洗脚的习惯。四(二)班的王嘉曾经很抵制洗脚,在生活指导老师郑怀武的耐心劝说下,如今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回家后,还常常监督父母和家里人洗脸、洗脚。
学校餐厅,不锈钢餐桌摆放整齐,学生餐具消毒柜、冰箱、煮饭柜、开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操作间整洁卫生。餐厅墙壁上喷绘着“健康、乐学、明理、诚信”八字校训,廊柱上悬挂和张贴着《学生就餐礼仪》:“文明就餐,自觉排队;饭前常洗手,细菌都带走”……
“学校吃得好,住得也好,天天发牛奶、吃鸡蛋。”现在很多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在学校寄学了,不用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他们了。今年上半年,学校正式实施寄宿生营养餐工程,中小学贫困寄宿生每人每学期的生活补助提高到500元和375元,让寄宿生吃得舒心。教育局还明确要求学校餐厅不能营利,并制定了统一的学生生活标准。
司炉工蔡随林老师为了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和免费热开水的按时供应,每天四点多就起床抽烟换气、生火加煤、擦墙拖地、打水监队,一直忙到八点多师生们都去上课了,才能才能安心的吃早饭。五年级学生刘欣告诉笔者,以前每天上学披星戴月,每到冬天手脚都会生出冻疮,去年住校以后,学校每天三次免费供应开水,冬天有热水洗脸、洗脚,每周还能洗热水澡,再也不觉得冷,冻疮也没再出现。
学校还对寄宿学生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期间的生活流程作了详细的规定,并规范了起床穿衣、入厕、洗涮、饮食、课外活动、洗脚、洗澡等日常生活内容。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规程,严格实行科任教师与生活指导教师交接班制度,确保寄宿生在校期间时时处处有人管,不留任何盲区与空白点。学校还为全体中小学生办理校园责任险,有效化解了学校安全风险责任,确保了学生安全。
孩子们在学校安全、舒心,让家长格外放心。来自农村的山里娃在寄宿学校变成了懂事、讲卫生、有修养的孩子,让社会和家长格外满意。如今学生流失现象没有了,喜欢寄学了。官渡中心学校中教部现有在校学生320人,318名学生选择在校住宿。
目前,该校后勤工作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受社会及家长们的广泛赞誉。今年4月份,学校食堂被市教育局授予“放心食堂”,成为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一颗璀璨明珠。(刘启明 张生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