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每节课都是公开课,每节课都是优质课。”这是实验小学教师的宣言。一位四年级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上好一节公开课很容易,但是把每一节课都上成公开课、优质课很难。”
近年来,实验小学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扎实推进实效课堂建设工程。通过创新集体备课和常规教学检查,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同课异构”、“同伴互助”教学构想,要求教师按照优质课和公开课的标准来上好每节课,提升课堂实效。
实验小学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定时、定点、定主题的集体备课。在实施中,先由一名教师徒手备课,拿出初稿,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补充、讨论、试讲,形成定稿后分发到备课组各成员手中;课程进入讲授阶段时,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讲课,其他成员都要随堂听课;课程结束后,备课组的成员又一起对教案进行评定、修稿。
在最大程度发挥集体备课功效的同时,县实验小学将竞争引入集体备课,推出“同课异构”。即先由备课组研究出各学科的教学模式,确立各学科的教育教研重点,由各备课组成员自由撰写教案。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再把每位教师的课进行比较、修正、完善,形成课例,供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在凸显课堂重点的同时,保存教师的教育个性,避免教学方法模式化。
高效课堂离不开完善的督查机制,实验小学在创新常规检查的同时,细致做好教育督查。“我们的教育督查不是查教师备了几节课、批改了几本作业,而是围绕学生查教学效果。”县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张生安如此定位教育督查。该校通过推门听课、查教案、访学生、查作业等方式,摸排教师的教育效果,查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查教师电子教案的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和使用时间,检查教师是否用心备课。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实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学生。”县实验小学教导主任陈迪运反复向教师们强调。为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该校主动承担了省级教研课题《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在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变传统的口口相授教育模式为师生互助的启发式探究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通过实施实效课堂建设工程,县实验小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得到加强,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浓厚的学习氛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柯妮 朱名维)

集体备课

“课内比教学”常态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