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6月1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省长郭生练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作动员报告。会议明确了我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重点,要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当前要抓紧落实好师资、设备,组织好教师培训,确保今秋高一年级正常进入新课程。副县长丁亚琳出席我县分会场会议,县教育局及县教研室、县一中、二中等单位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副省长郭生练在讲话中强调,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实现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及相关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涉及范围非常广、政策性非常强、社会关注度非常高、情况复杂,各级政府、各学校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肩负起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为保证今年秋季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并顺利实施,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来保证今年秋季启动课程改革并顺利实施,各地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明确职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支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的、具有湖北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各类普通高中各具特色的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会议指出了近三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5项重点任务。一是各类普通高中按照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开好选修课程,基本形成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课程管理形式,各类课程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二是建立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学生选课、学分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客观的得到反映。三是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按照让受教育者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正确的导向。四是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样本学校,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和示范推动的工作机制,引领课程改革实施。五是初步构建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网络支撑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会议要求从5个方面强化保障机制。一是结合当地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使招生规模、师资配备、校园校舍、设备配置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特别要加强城市一般普通高中和农村高中的建设,不断缩小城市一般普通高中、农村高中与示范中学在师资配备和办学条件存在的较大差异,使这些学校基本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二是加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配备音乐、美术、技术等课程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严格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识培训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由教育部利用远程手段直接培训到每一个教师,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助做好组织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协助和督促出版单位做好教材培训工作。省教育厅主要负责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科研人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从6月份开始到秋季开学前,要对2万5千多名校长教师进行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培训组织要统筹安排、密切配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各地要加大经费投入,安排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人员培训、课题研究、网络平台建设和社会宣传,保证课程改革工作的经费需求。四是各地要充分尊重社会对课程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制度和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五是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督导纳入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端正教育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环境。督促高中学校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苗东升 梁绍智)
相关新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