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备课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记竹坪乡中学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功经验
竹坪乡中心学校在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取得了上省级示范高中13人,市级示范高中86人,普通高中156人,综合成绩位居全县第三的好成绩。综观竹坪乡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专业教师缺乏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令全乡人民满意的好成绩,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他们针对“五有效”中的有效备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扎实的探索。
精心组织安排,确保集体备课的落实
为了能够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该校专门成立集体备课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指导,责任到人。
第一,在开学初,专门召开集体备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办法,并研究确定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模式及注意事项。
第二,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明确集体备课的目标和任务,学习集体备课的制度,确保每一位教师对本学期的集体备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三,定期召开备课组长工作例会。为了及时了解集体备课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集体备课的进程,学校定时召开备课组长工作例会,及时统一思想,防止错误思想或行为的泛滥。
第四,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必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根据《竹坪乡中心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该校规定每周五第七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并规定好每一个单元或章节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对每一个单元(章节)进行集中分析,确定重难点和切入点之后,其它各位教师发表不同意见,中心发言人综合各位教师的意见整合成教案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然后由各位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情确定具体的操作环节。各备课组“四定”的落实均由备课组长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给教导主任。
强化过程管理,提升集体备课水平
集体备课是否有效,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而教师的参与配合,需要制度加以规范和引导。在过程管理中,该校首先是制定了《竹坪乡中心学校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学习使每个教师了解自己在集体备课中的职责,并不断的规范自己的集体备课行为;其次是将《竹坪乡中心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结果纳入教师学年教学常规工作考核之中,在制度上进一步确保教师的参与;再次是由教导处组织考核小组,组织人员考评,并进行定期小结,及时反馈到各备课组。通过制度的规范和考核,集体备课就有了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对提高集体备课的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拓展备课形式,丰富集体备课的内涵
首先该校规定了集体备课的基本模式,即“过四关”。第一关,主备关。由组长对下周要授课的内容确定相应的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之前由主备人先行主备,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简案。备课的主要内容是上课的流程、重难点的突破、训练的安排、作业的布置等等。第二关,集体备课关。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将简案分发给每个组员,然后由主备人主讲,主讲完毕后由组员针对主备人的简案展开讨论,这是集体备课的高潮。第三关,课前再备关(二次备课),各教师针对本班实际,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授课流程及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务求合理有效,灵活机动,克服机械僵化呆板。通过集体备课的互动,形成定论后,各位组员再在自己的教案本上独立备课,形成自己最后的教案,此时的教案较之以前的教案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第四关,生成关。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决不是一案定局,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在教学情景下自然生成。这种自然生成虽然是在备课---预设的基础上的,但决非备课----预设所能全部囊括的。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生成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效益,教师就立即将生成过程进行收集、整理、记录,从而丰富、发展、升华了集体备课的教案。 (苗东升 向继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