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华中学是全县初中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也是全县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被爱岗敬业的茂华人高举着、传递着,他们用一流的业绩护卫着这面旗帜,使这面旗帜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鲜艳。
权责分明,向管理要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历年来的中考实践证明,茂华中学实行的年级组目标责任管理制,对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颇有成效的。每年暑假期间,在各个年级的教师聘任到位后,他们随即抓好两件事:一是政教、教务两处按学校总体工作目标要求分别制订教育、教学的目标及各种活动计划;二是选定年级主任,同时制订并签订各年级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明确规定: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的学生有主要的教育管理权,对本年级教师有主要的管理、督查、考评、奖惩权。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该校领导真正地把这个权交给了年级主任,让他们独当一面。
精诚团结,向合作要质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的就是团队协作精神的无穷力量。茂华中学要求教师:不管处在哪一个团队,都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变以往“同行是冤家”的传统竞争观为“同行是合作伙伴”的现代竞争观,摒弃喜欢“单打独斗”的工作作风。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要求,教师们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能放开思想包袱,不怕别人超过自己;就会把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信息拿来与他人共用、共享。
他们的团结合作更表现在集体备课上。各备课组、教研组,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加大集体备课力度,课前教研与课后教研相融合;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各备课组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还针对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与时俱进,向科研要质量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这是茂华中学多年一直坚持的办学方向。如今,他们把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了教科研的速度和质量。到2007年9月,该校承担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科研课题9项,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06年,在市教育局对该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评审中,他们有17人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教学设计获得全市第一名,课件制作居第二名。去年,又有38课时的教学设计、22个CAI课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获奖比率分别占70.4%和40.7%。在全市也是位居前列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浓厚的教学氛围,必然使教育教学质量立于不败之地。今年中考综合成绩再创全县第一,上省市重点高中正取线174人,其中上省重点高中47人。数学、英语等学科荣获全县“特优奖”。骄人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肯定、社会的赞誉。
教师敬业,向奉献要质量
在茂华中学,无论是毕业班教师还是非毕业班教师,都有一股干劲和拼劲。
从班主任管理看“猛”劲。今年春,从来没有当过班主任的化学教师沈超临危受命,硬是将一个有可能一个学生都上不了市重点线的九(10)班,带到中考,结果该班上线7人。沈老师一上任就实行坐班制,与学生打成一片。他经常跟校领导交心说:无论明年是什么结果,我现在都要把过程做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科任教师教学看拼劲。英语教师沈静波、梁平、何娇、陈太原等人,都是多年如一日,早晨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辅导学生,课余时间还要检查落实。
从班主任到学科教师,无不激情满怀、干劲十足。在取消了早晚自习的时候,老师们自发地不计报酬地每天义务和学生补习功课,为的是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为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恢复了早晚自习,该校老师们同样毫无怨言,他们一如既往地早到校晚回家,全校呈现出一派比学赶帮的火热场面。
改善环境,向和谐要质量
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及各部门的支持下,茂华中学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实施了“民心工程”,从04年起先后建起了两栋家属楼,解决了全体教职工的安居问题; 二是实施了校园亮丽工程。操场全部硬化,标准化跑道已经铺好,即将铺设塑胶。操场上,四个篮球场均安放了钢化玻璃篮球架,4副玻璃钢乒乓球台也早已投入使用,学生课桌凳全部更新。三是实施了科研兴教工程。已投资近30万元,筹建网络管理中心一个,空中课堂卫星接收设备三套,可以收看央视教育频道的节目和利用空中课堂的资源;投资80万元建微机室两个,为全校所有教室配备了46英寸的背投电视,电视传输网络及Internet局域网也于去年5月前建成,完全实现了“班班通”建设目标。
加强交流,向学习要质量
珍惜视导,对外交流,也是茂华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每年中考备考阶段,学校十分珍惜市教科院、县教研室专家对中考备考工作的视导。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不仅在校内及年级内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还积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广泛搜集教学信息。如,与文峰中学、潘口中学、擂鼓中学、竹坪中学等学校就有密切交流。(苗东升 向继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