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教育基石 促社会发展
——秦古镇党委、政府注重支持教育发展二三事
秦古镇地处竹山西部边陲,远离国道,背离省道,但却是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乡镇之一,竹山县经济强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县前列。教育教学诸多收获无不展现了镇党委、政府的远见卓识和战略部署,更凝聚着他们倾情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2007年对于秦古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众多闪光点的背后深深蕴藏着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无限关爱和重视。的确,多年来秦古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来抓,采取诸多措施促进教育发展进步,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007年春季开学前期,镇党委、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春季学生防辍控流工作。镇党委、政府根据中心学校调查摸底提供的流失学生花名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镇驻点干部和联系村干部劝学返校责任制,并与他们年终考核挂钩。他们根据学校提供的流失学生花名册不管天气好坏,翻山越岭,一同前往未到校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广泛宣传教育政策,积极督促学生按时入学。正因为如此,去年我镇小学生巩固率达100%,中学生巩固率达99%,有效的巩固和再现了“普九”成果。
多年来,秦古教育教学质量虽然一直稳步前进,但却存在潜在隐患,譬如全镇小学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平衡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7年7月镇党委政府再次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决定对小学的布局进行一次调整。在本次布局调整过程中尽力做到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全力做到与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小学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办学条件规范化建设相结合,按照初小就近入学,高小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进行。撤并了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4所小学,使完全小学由原来的9所减至5所,初小由原来的1所增至5所,减少完全小学数量,扩大现有完全小学学校规模,统筹整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促进了全镇基础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虽然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但秦古镇党委、政府却不因如此而减少对教育支持的热情。相反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方面积极争取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多次邀请他们来中学、秦古小学、尖山小学三所重点学校实地察看,勾画学校发展蓝图,另一方面在学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出资1万元为中学修建围墙进行资金补助。党委政府的支持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古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支持重视不仅着眼于学校发展的硬件条件上,更多的也体现在对广大师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上。2007年4 月在中考将要来临的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领导一同来到中学召开毕业班教师座谈会,一方面了解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另一方面更给教师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减轻工作压力,以利于用更好的心态冲击中考。同时还带来1万元现金表示慰问。广大毕业班教师面对镇领导给予的精神和物质关心,内心产生了莫大的鼓舞,心情更加舒畅,工作更加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秦古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倾情付出,2007年秦古镇中考再创佳绩:上竹山一中正取线61人(其中郧阳一中9人),这是该镇连续两年上竹山一中正取线突破60人大关,是全县仅有的三所学校之一。小学毕业班质量检测再次获得优秀等次。
为了解决该学校广大师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门行路难问题,镇党委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在2007年通村水泥路建设中积极出面,修通了白果小学、武家坡小学大门口与主干道间的水泥路,至此全镇各小学与主干道间的水泥路已经全部修通。此举不仅使广大师生受益,更有效的巩固了学生的入学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许。
(东方 向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