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甲归庭,身退心存。吟诗文,充实人生。学韵填词,究其平仄。老有所为、有所养、有所兴。光阴若金,世事棋新。牌桌上,劳神伤身。勤于笔耕,陶冶操情。颂新时代,国富强,党英明。”这是楼台乡教师董儒退休后的抒怀。
在教坛上耕耘33个春秋的董儒,走下讲台时已是花甲之人了。虽然退休了,但他离教不离笔。2001年12月,为反映县城的巨大变化,他撰写的《上庸人文五景》(即堵河大桥、防洪大堤、施洋烈士铜像、许明清烈士墓、西关集贸市场),在《新诗人诗选》第二卷发表。2002年秋,反映农村变化的五言诗《走亲家》除在《竹山报》上发表外,还被《难得作品选》刊用,而最有影响力的是“江泽民总书记诗征和”《七绝三首》2002年元月在《玉树琼花满园春》中发表。后来又有《忆慈母》、《蜡烛的自白》、《四块玉·贺新年》、《献给教师节》等数十篇作品获奖。几年来,共“打磨”了122篇、300多首诗词,并在国家、省、市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千古文章真情事,百味褒贬细斟酌”是董老的写诗观。有时为了推敲一个恰当的词语,要查阅很多工具书,甚至睡觉时还在思考。他说,歌唱劳动、吟咏生活、畅写人生,充满着无限乐趣和喜悦…… (袁平凡)
在教坛上耕耘33个春秋的董儒,走下讲台时已是花甲之人了。虽然退休了,但他离教不离笔。2001年12月,为反映县城的巨大变化,他撰写的《上庸人文五景》(即堵河大桥、防洪大堤、施洋烈士铜像、许明清烈士墓、西关集贸市场),在《新诗人诗选》第二卷发表。2002年秋,反映农村变化的五言诗《走亲家》除在《竹山报》上发表外,还被《难得作品选》刊用,而最有影响力的是“江泽民总书记诗征和”《七绝三首》2002年元月在《玉树琼花满园春》中发表。后来又有《忆慈母》、《蜡烛的自白》、《四块玉·贺新年》、《献给教师节》等数十篇作品获奖。几年来,共“打磨”了122篇、300多首诗词,并在国家、省、市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千古文章真情事,百味褒贬细斟酌”是董老的写诗观。有时为了推敲一个恰当的词语,要查阅很多工具书,甚至睡觉时还在思考。他说,歌唱劳动、吟咏生活、畅写人生,充满着无限乐趣和喜悦…… (袁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