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立足教坛 甘于奉献
发布时间: 2011-12-3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记官渡中心学校小教部语文骨干教师张开兰       

    张开兰,官渡中心学校小教部的一名语文骨干教师,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九六年,她满怀一腔热血,带着毕业分配证明和简单的行李,回到穷困的家乡,从此,她从一个讲台下读书的学生蜕变成为立足三尺讲台的光荣教师。勤奋刻苦的品格,锐意上进的秉性,永不服输的斗志让她获得终生法宝:学,要求最好;做,要求最优。做好今天,才不会给明天留下遗憾,十几年来张老师就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执教之心在讲台上下拼打, 教育教学成绩一步一层楼,让自己的名字变得越来越响亮,吸引了诸多的目光,有了多彩的光环(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县镇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宣传工作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要做事,有心就行”。从教十多年来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平静、坎坷、不幸、荣誉都依然那么坚定、从容。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不保留的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勤学善思练特功 甘当教育急先锋    

  1996年9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走出了师范学校的校门,踏上了小学教育的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出于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岗位、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无比神圣。为了做好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同志的教育教学经验,她一直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她常常每天上班前必做一件事,就是把当天要讲的课文熟记于心,她常对年轻教师讲要正确把握课堂上的重难点,必须做到三思:一思这样讲课文学生能接受吗,能听懂吗?二思讲这堂课时课文重难点讲到了吗?三思怎样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每天作业的设计质量、密度。    

  十几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练就了超强的制做课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进入她的课堂总能被她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所折服,更能在诸多亮点(这些亮点或是一些增加课堂趣味的小故事,经典言语,或者是自己自制一些实物课件)中感受到课堂的别致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在教学中她善于制作电教课件和手工课件,制作的教学卡片,除了颜色搭配合理,造型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要讲的内容精华集中在卡片上,使要学的知识形成一棵知识树,层次清楚,板书整洁,一直以来得到了同学科教师和校领导的好评,因此连续三年被评为乡镇“语文讲坛能人”。在她的带动下,学校老师纷纷效仿,他们除了积极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之外,就忙着制做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教学卡片。并将教学卡片运用到课堂中成为常态化。    

  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把自己始终坚持的“自制课件,突破自我,突破模式”和“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在学校推广:她常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读、以问促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因此,每学期统考成绩均位列前茅:09年所带58人的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56人是90分以上;2010年二年级51人考试50人90分以上;今年三年级39人考试,39个A生,综合得分达到百分之百.为此,再次成为官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十几年来她始终在课堂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改革, 在语文教学中,她独树一帜,奋勇在前,在教学上,大胆的探索,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智能,积极渗透“洋思理念”。 十几年来张老师凭借勤学善思的意志让自己集多种‘爱好’于己身(她是一个对工作追求完美的人、她是一个爱写作的人、她是个爱思考、爱看书的人、她是一个爱关心同志、关心学生的人,很多人都会说她是一名好老师,是一名值得放心的好班主任”)。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并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用自己的实践带领大家不断向前,不求回报、默默无闻,时时处处甘当官渡教育急先锋。    

  执着教书又育人 甘为教育献青春    

  十几年来的执教之旅,荆棘与鲜花一路,坎坷同欢歌齐飞。在她的心中始终铭记“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她始终把培养完善人格的学生看作等同生命一样重要的大事。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课堂上,她严格要求成为学生的师长,课堂外,她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妈妈、朋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她用自己的典范蕴育着学生的成长。2011年10月29日早上,她所在的四(2)班发生了感人的一幕:她正在改作业,突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报告,妈妈,我来了”。抬头一看,原来是她资助的留守儿童孙哲。上学期,张老师成了孙哲的“爱心妈妈”。开始,只知道孙哲每天上学都要哭,家访了解才知道,他父亲早年生病,母亲离异出走,他4岁时,父亲带着9岁的姐姐到外地打工,一走就杳无音讯,孙哲被他大伯收留。他大伯家8口人,家大口阔,大伯大妈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没什么好衣服穿,很多时候顾不上给孙哲理发,因此,孙哲经常不愿上学,学习成绩很差,随着“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她走进了他的家,了解情况后,上课多关照,课余自掏腰包带他去理发,买衣服。由于从小被大伯大妈带着,所以对“妈妈”的概念很陌生。自从和他牵手以后,张老师试图想让他叫她一声妈妈。“六一”儿童节,给他买衣服和学习用具;生病打针时,她买东西去看他;暑假期间,给他送去牛奶、新衣服;每天早上上学时,总是摸摸他的头,关切地问他在家做什么、吃什么了。那天正好学习“惊喜”一词,随口说:“看看谁明天给老师一个惊喜。”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竟然收获了孙哲的惊喜——那久违的一声“妈妈”。从此他不再逃学、旷课了,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张老师家在十堰,爱人也在十堰上班,有车有房。今年开学初她丈夫一再要求让她放弃工作,回十堰和家人团聚生活,当时她有所心动,可是当开学的日子来临的时候,她还是待不住啦,她对丈夫说:“我也想在家,可每当我想起我班上那四十几双饥渴求知的眼神,我无法安宁,对不起,原谅我,我既选择了教育,我就得为我的选择负责,想起我们儿时的岁月,想读书太难太难,我不想让孩子们重蹈我的覆辙,孩子们需要我,所以我只能选择我的决定。”“我就知道你不会放弃,因为你的性格我懂,我尊重你的选择,你去吧,安心的搞好你的工作!我虽然苦点但我还是支持你!”丈夫无奈的说着。于是她又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工作岗位的征程。    

  这样的例子在张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张老师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予德育工作与教学之中,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每件事都使她认识到:学校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樊华)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