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麻家渡中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田丽
“青春,不能没有理想支撑;事业,不能没有激情相伴。”这句话是麻家渡中学教师田丽的座右铭。作为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和班主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个校园里,田丽像红烛一样,总在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她无私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用理想和激情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
以思想政治教材为载体,搭建德育平台
课程改革后的政治教材渗透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田丽所带的班级比较多,一般在四、五个班左右,在每个教学班授课时,她总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每位同学的品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求知中悟出真谛。
记得一次讲公开课《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课堂上,经过她的讲解和点拨,同学们无拘无束、自由发言,列举身边的不良现象,如上网、赌博、暴力伤害、早恋等;剖析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悟出了这节政治课的德育落脚点——“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许多小错误都是铸成大错的诱因,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同学们还自发地举行“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签名活动,每周进行评选,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这样,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带动整个学校,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用细心教导,用爱心滋润留守学生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象地比喻老师热爱学生、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麻家渡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也极差,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差、“双基”薄弱。在这里,教师的“爱心”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的田丽,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时刻关爱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班上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生,初到班上时,由于内心受到伤害,很少与同学交往,加之家境贫穷,整天郁郁寡欢。后来在一次春游活动中,田丽发现其他同学都兴高采烈的,只有她独自在一旁闷闷不乐。春游结束后,田丽将她找到办公室,耐心开导。详细了解情况后,她二话没说,拿出50元钱给她,并决定从每月仅有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资助她的学习和生活,一方面鼓励她大胆地与同学交往,一方面侧面引导其他同学帮助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风气于是开始在班上盛行。此后,班上还举行一次“爱心大援助”的主题班会,让这位女生从此重新树立起了信心。
2004年秋,田丽所担任的教学班中转来了一个名叫罗翠的女孩。罗翠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亲人无暇照顾和教育她。所以,罗翠感情脆弱,稍有不顺心就抹眼泪;学习基础差,虽然自己也知道努力,但成绩总也提不上来。几次考试过后,由于成绩不理想,不仅她本人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就连许多科任老师也对她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田丽没有放弃,她与同班老师一次次打电话联系罗翠的家长,共同研讨对策;一次次找罗翠谈话,耐心开导、激励。经过两年的努力,2006年中考罗翠以584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学校。
除用细心教导、爱心滋润、诚心交往外,田丽还经常深入学生寝室和学生家中倾听心声,了解住读生的生活疾苦。经常反思自己,和学生换位思考,达到彼此心心相映、情感自然融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为热爱学生、乐于教学,她写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四步法》等8篇论文在市、县获奖并交流,多次参加县、镇级演讲比赛荣获二、三等奖;先后被评为“百佳青年教师”和县、镇级“讲坛能人”。 (东 方 向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