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乡村振兴是“三农”发展的根本目的。2020年文峰乡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抓,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推动农村全面繁荣、美丽、和谐、文明。
一抓规划设计。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文峰按照“产业强乡、旅游兴乡、生态立乡、文明富乡”的定位,早谋划、多争取,高起点编制乡、村“十四五”规划,促成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市、县笼子;一村一策拟定村级5年发展思路,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组织提升、精神文明、生态环保等重点任务,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为乡村振兴绘好蓝图。
二抓试点示范。2020年,文峰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推进,精心办好轻土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探索率先振兴、全域振兴之道,启动霍河库区休闲观光旅游片区建设。巩固好太河片区建设成果,让“乡村振兴看太河”更有底气。分区分片建设产业示范带,做好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工作,以文太路、十竹路沿线为纽带,壮大万亩茶叶产业带;以堵河沿线为依托,壮大千亩鲜果采摘带;以346国道沿线为基础,壮大百万袋香菇产业带。快速舞起产业建设“龙头”,带动全乡各村有步骤、有安排的同步走上产业振兴之路。
三抓产业培植。文峰将继续按照“一主一旅多辅”的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加大茶园管护奖补力度,推行农户自管、邻里托管、大户代管、合作社统管等模式,管护好9087亩幼龄茶园和1200亩老茶园;转变茶园管护补助方式,由资金补助向物资配套转变,为茶园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合理布局茶叶加工车间2家,培养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人才30人以上,打造文峰茗茶品牌。完善太河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壮大精品茶园及采摘园等农业产业,扩大片区开发战果。加大景区对外营销推介,举办承办各类节会,抢抓机遇助推太和梅花谷争创国家4A级景区。围绕“巩固老户、发展新户、拓展大户”的原则,按照“村社一体、大户带动、农户(贫困户)参与、按劳分配、利益分红、风险共担”的发展模式,完成250万袋食用菌发展任务。立足于把文峰打造成城郊鲜果采摘之乡,做优2100亩小水果产业,统一对接外销渠道,统一设定合理价格,统一包装果品形象,形成集果园观光、采摘体验、果品销售的产业链条,让文峰鲜果飘香。精心经营皇城500亩山银花基地,继续拓展中沟、迎东等村中药材种植散户,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鼓励文峰群众立足城郊优势,立足市场需求,按照种满养足的基本要求,户平饲养2头猪、种植1亩菜,人均养殖10只鸡,让群众在小产业上产生大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合适产业入驻扶贫车间,发挥扶贫工厂、车间、作坊的带富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业。
四抓基础建设。文峰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政策、项目支持,分批建成建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解决库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集镇过境道路“黑色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文峰集镇形象;完善文太路、付土路、文林路道路安保工程,提升道路安全;健全村组公路认领管护和考核机制,大力开发贫困对象公岗领养管护,完善双向考核机制。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按照“计量供水、有偿用水、梯级水费、专人管水、节约用水”的原则,实现集中饮水工程装表全覆盖,管水员选用全覆盖,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进一步保障住房安全,改善乡村面貌。继续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完成各村环境综合整治。
五抓乡村治理。文峰将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健全村级法治、德治、自治体系,创新村民议事形式,把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放在首位,群众的事与群众商量着办,有效提升村级“三务”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群众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持续开展深具文峰特色的“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纪律教育、群众思想教育”“三大教育”行动,培养文明新风。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扎实推进“十星级”系列创评,选出一批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勤劳致富的典型,提升精神脱贫质量。继续选优配强村组织带头人和村干部队伍,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归村级岗位锻炼;大力支持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返乡,为村级发展注入市场活力。(周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