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10头牛,我还养了100多只鸡,新建3亩多的鱼塘,管护了10多亩新茶园……”日前,正在鱼塘边投放草料的王兵信心满满地对笔者说。
34岁的王兵是深河乡深河村4组人。3年前,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来,他积极利用扶贫政策,用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变全家人的生活。
王兵的人生充满了坎坷,母亲体弱多病,父亲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比他年长2岁的哥哥王能不仅不会说话,还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障碍疾病,需要每天服药治疗。因家境贫寒,王兵16岁就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因安全措施不到位,从10多米高的吊篮上摔下来,导致腰脊受伤,工地只让他在医院待了一周就安排结账,出院后还狠心辞退了他。王兵擦干泪水咬牙挺住了,一边自己想办法治伤,一边继续四处打工。在外地辗转几年,因文化程度低,又干不了重活,找工作处处碰壁,最终不得不回到家乡。随着政府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多,返乡发展致富产业的村民也渐渐多了起来,勤劳的王兵坐不住了,开始寻找致富门路。2017年的一天,在县城走亲戚时,王兵发现,牛肉的市场行情很好,尤其是本地正宗的秦巴黄牛,价格日渐看涨,在农村,常年有人收购。能不能依靠养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呢?回家后,王兵将想法告诉了村干部,得到村干部们的一致支持。“一是秦巴黄牛市场销路好;二是村里山场大,水源好,适合养牛;三是不需要重体力。”没有资金怎么办?王兵开动脑筋,先用手上仅有的1000多元钱买了一头小牛,再通过帮邻居放牛换工的方式,挣来了两头小牛。那一年,王兵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牛上山,风雨无阻。王兵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事得到了乡村两级的关注和支持。2017年不仅积极协助他获得5万元的贴息贷款,还推荐他参加畜牧养殖技术培训。2017年,王兵养牛达到5头,其中能繁母牛2头。2018年,王兵卖了两头牛,收入1.5万元。在水源充足的山脚下流转5亩多土地,挖出一个规范化的鱼塘,投进去2万多尾草鱼、鲢鱼、黄辣丁等市场销量旺盛的鱼苗,采取生态养殖,确保鱼的品质及口感。2019年初步估算,猪圈里2头大肥猪,加上新建茶园管护费5000余元及其它政策性补贴收入,王兵如期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王兵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贫困户脱贫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展望未来,王兵说,“我要一手抓黄牛、一手抓生态鱼,力争三年内年收入达到十万元,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田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