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目标,与大众需求结合起来时,他的付出与奋斗,往往显得更有价值。
城关镇退伍军人王炎平,自2008年至今,他用12年的不懈坚持,推动了城区乒乓球健身运动风气的形成。
王炎平在服役期间,曾被授予“四有革命军人”、“优秀班长”,并多次立功受奖。1986年退伍后,被安排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几年后他因企业改制而下岗。
本来王炎平再就业的路子很多,可他偏偏选择了成立乒乓球俱乐部。战友们劝他:“这是一个不挣钱的项目,你为啥选它”?
“我热爱乒乓球运动,有更多人也和我一样!”王炎平主意已定。
面向社会搭建健身平台
选址、租房、购器材,王炎平把几万元下岗补偿金全投了进去。2008年5月,王炎平的沃特乒乓球俱乐部终于开业了,10多套乒乓球台,摆满了一层楼。这在体育事业相对落后的竹山县,成为当时一大新闻。因为在此之前,竹山县城只有极少数条件好的机关,有一、两套乒乓球台,而且不对外使用或根本没人使用。
沃特乒乓球俱乐部开业的消息传开,许多对乒乓球感兴趣的、还有已放弃多年乒乓球运动的纷至踏来,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5、6岁的儿童,有农民、干部、工人、街道居民,还有外来经商者及务工人员。
新生的乒乓球俱乐部能收取的费用很少,但王炎平说:“赚不到钱,赚个人气,能保本就算成功!”
在那个带彩娱乐风气盛行的年代,王炎平的乒乓球俱乐部,把一大批乒乓球爱好者,从麻将场吸引到了乒乓球健身场。
以赛代训激发健身热情
打乒乓球是健身,也是竞技。为激发竹山乒乓球爱好者参与热情,提高技能水平,王炎平不断给自己施压,不惜增大个人开支,自费组建队伍参与县内外各类乒乓球赛事,让参赛者在竞赛中提高球技,在赛事活动中扩大交流。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他率队到相邻的竹溪、房县、保康及十堰市参加乒乓球联谊活动,邀请周边地区乒乓球高手来竹山切磋球艺,指导业务。
在县内,王炎平每年都要组织规模不等的乒乓球比赛运动,特别是他不定期举办的全县乒乓球循环赛,最引人关注。赛事通过积分制,把一个阶段内的乒乓球队伍水平,分的一清二楚,有效激发了乒乓球爱好者们“比学赶帮超”的健身热情。
训练少儿培养健身人才
沃特乒乓球俱乐部成立以来,王炎平一直坚持把培养少儿乒乓球队员,作为俱乐部的首要任务。从选拔苗子,到制订训练方案,每一个环节,他身体力行,严谨认真。12年来,王炎平手把手培训少儿乒乓球爱好者500多人。其中,贾伊非、周子旭、贺梦琪、徐奥程等10多名学员,在省、市、县乒乓球重要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团体和个人理想名次。在十堰市多次乒乓球运动会上,贾伊非、周子旭、残疾人杨蝶等均获得过单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湖北省少儿乒乓球锦标赛、湖北省运动会上,贾伊非分别获得了同龄组单打第六名,并被授予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在县内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活动中,冠亚军得主,95%以上为沃特俱乐部学员。业内人士高度评价:在这样的贫困山区,一个普通的私人乒乓球俱乐部,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12年来,王炎平一路风雨,艰难前行,为普及竹山县乒乓球健身运动、发展乒乓球健身队伍,作出了应有贡献。(图/文邵义龙)
王炎平(右四)组织学员进行颠球练习
王炎平(右一)指导学员规范挥拍动作
王炎平(左一)指导学员发球练习
王炎平(右一)组织学员进行定点发球训练
王炎平讲解乒乓球动作要领
王炎平(左一)指导学员乒乓球训练
王炎平(中)组织学员乒乓球实战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