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听竹山
听竹山|那条街、那个人、那些事…
发布时间: 2021-01-18 11:38 来源:竹山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泽昆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听竹山,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西 关 老 街

作者:贺进修


  离开西关老街已经十年了,但在西关生活的记忆总在心底偶尔泛起涟漪,那些曾经相识的人,那些曾经经历的事是如此记忆犹新。

  西关老街在小城腹地,后边是车流不息的大街,前边是温婉流淌的堵河,西关老街在山水之间高楼之中显得静谧安详、古朴厚重。不长的一条街道,两边密密匝匝布满了商铺,低矮的老屋,斑驳黑旧的木墙在岁月风霜的洗礼中,苟且残存,风雨飘摇。为了生存,两旁的老屋有的被拆除新建,新式小楼傲然挺立;有的小修小补,换瓦更窗,老貌新颜。在这新老房屋极不协调而又同处一街的西关,却安宁和谐,相得益彰。

  新千年刚过不久,在乡下人包围城市的小浪潮中,我在西关买房安家置业,并一住就是七、八年时间。西关老街居住的多是本地老城关人,他们大多都继承有祖辈的房业,或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多少年来,他们靠着房屋的出租或独门手艺过着平和无忧的日子。还有部分是进城务工租住其间的务工农民,他们如觅食的小鸟,暂时居住期间,几年打拼后,如凤凰涅磐般再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房,成为半城半乡的人。那几年融入这个生活世界,我切身感受着平淡自然的生活氛围,体谅着基层民众的朴实与坚忍。
  街头是个公厕,长年臭气四溢,外边垃圾箱蝇虫纷飞。一个叫薛刚的拾荒者便幕天席地在此为家。薛刚个头不高,长年在垃圾堆里翻扒,蓬头垢面,衣衫肮脏,偶尔弄件女人的裙子穿在身上,背上女人的挎包,实在滑稽可笑(薛刚为男性)。小孩见到薛刚,总吓得东躲西藏,记得儿子小时哭闹,一说薛刚来了,便会嘎然止声。其实薛刚是善良的,他见人总傻傻地笑,对小孩也是善意而温情。对薛刚,人们除了笑话,更多的是同情,这个无依无靠的人,就是一个饭钵在西关老街的乡邻接济下,生活多年。西关热心的人很多,其中居委会的李奶奶印象深刻,她是多年的基层干部,也是老党员。在这条小街上邻里矛盾,家庭纠纷总少不了她的协调。记得我们刚住进西关不久,她多次来我们家中提醒可别超生。时代弄人,如果是今天,她老人家肯定会催我们快生二胎的。
  沿街走过,满街各个从业的普通劳动者如电影般闪现。隔壁是做月饼的,他们传承祖业,月饼做的香而不嫩,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令人回味。每年中秋前后,买月饼的人成群结队,争先恐后。还有做缝纫的大姐,常年不急不躁,把手艺做得精益求精。做铝合金的老王,灌气的老黄,托运的老宋,卖红薯的范老头,开餐饮的小田,卖红围巾的独臂女孩……这些生活在周围的普通劳动者,都栩栩如生地留在记忆里,特别是每天清晨,大嫂粗犷的“卖豆腐脑儿喽……”的吆喝声,把人们从梦中叫醒,令人难以忘怀。
↑网络配图
  在西关老街背后的斜坡上,密密建满了很多简易的棚户房,这些房屋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租用。他们在这些简陋而低矮的房屋里栖身,在这个小城的建筑工地上寻找致富的梦想,其间的生活酸涩与艰辛常人是难以体味的。我的叔叔就是这千千万万在城市艰苦奋斗的农民工之一。
  叔叔年少进过学堂,后来参军入伍。退伍后,他依然回到家乡的穷山沟里,娶妻生子。随着孩子长大、上学,仅靠薄弱的土地难以支撑家庭开支。2000年,叔叔毅然卖掉老家房屋,带着一家四口进城就在西关租住下来了。房屋是简易的砖石砌成,房顶是瓦片和篷布遮盖,房屋光线暗淡,结构简陋,面积狭小,屋外垃圾遍地,蚊蝇飞舞。   
  为了生存,人到中年的他开始改行学装修房子的木工活儿。几年下来,他掌握了技术,并能独立作业,收入也从每天几十元到后来几百元。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的辛苦打拼和省吃俭用,叔叔供妹妹考上大学并参加了工作。他们也在城区买了一套小面积的二手房,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命运却多舛。由于长期在灰尘和油漆弥漫的环境中劳动,2010年秋,叔叔被查出肺癌晚期,在与病魔抗争一个月后,潸然离世。
  每当走到西关,我自然想起叔叔。叔叔一生没享受到清福,特别是在西关那低矮的小屋里艰难生活的情景和艰苦奋斗的经历至今难忘。在这片区域,生活着许许多多像叔叔那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平凡的如同大地上的小草,为分得一缕阳光,无声无息的奋斗,无声无息的泯灭。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值得敬仰!
  再次走过西关,平直的水泥路已取代了凹凸不平的老路,薛刚已不见踪影,很多门市已是面目全非了,城市棚改正在进行。多年以后,也许西关不再是今天古朴沧桑的面孔,展现给人们的是现代化的城市气息。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曾经为了生存而勤劳奋斗的善良的人们。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贺进修,竹山县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竹山县科学技术协会。


朗读者

杜登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线投稿。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