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竹山研究
打造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 2021-02-02 09:16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贺荣靖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堵河是十堰境内除汉江之外的最大河流,为汉江的第一大支流。由南向北贯穿竹山全境,成为神农架、武当山后院最美丽的绿色画廊,具有重要生态旅游发掘价值。打造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是县委在十四五时期提出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115”产业体系中培育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关键支撑。本文立足生态旅游探讨性提出了六条相关解决对策。

  一、依托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保护,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美化、亮化、绿化工作。竹山县坐落于秦巴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未曾经历过工业蓬勃发展的“光灰”污染、生态赤字,也未曾经历过乱砍乱伐之后的山秃水竭。植被覆盖面积广、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长期呈优良状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竹山以“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为旅游宣传理念,发掘二者的旅游定位价值。绿松石的故乡,赋予女娲补天现实逻辑。女娲补天反映了原初人类社会,人对于世界的猜测与幻想,还需进一步厚植传统文化色彩,增强游客吸引力。古今结合打造新型桃花源,旧瓶装新酒赋予桃花源全新的时代内涵。以女娲山、桃花源、梅花谷、九女峰等主要景点为特色,举办大型旅游活动,扩大竹山知名度。同时加大官渡的桃花种植面积和堵河沿线的植被覆盖面积。旅游带上的各乡镇要选择性种植标示性树木,如上庸的柳树、官渡的桃花树、深河的腊梅花树等,形成规模效应。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高标准的建设、规划,打造区域系统旅游带。依靠“绿山绿水绿松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把握城乡差异,走自然原始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自然原始的原则。在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差异二元结构矛盾已经造成游客旅游观念发生的巨变,“西化”和“陌生化”的城市化进程,让人们怀念传统的农村社会和逝去的农村生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的群体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返璞归真的方式越来越少,对回归自然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的服务体验也越来越细化。游客出行的理念正在随时代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巨变,不再仅仅满足“景点拍照留念、餐厅吃顿饱饭、宾馆床位入眠”这种粗线条的旅游模式,而是更向往一种深层次的心灵体验和洗礼。高品质的生态旅游是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各个群体释放压力、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的有效形式。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应充分把握城乡差异的特点,坚持走自然原始的生态旅游路线。保持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悠久的农耕文明、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淳朴浓厚的乡村民风等,对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加强保护或者实行保护性再开发,让游客回归自然。  

  三、统筹规划设计,走异化共存之路

  县委在“一核两带三区”规划中,提出支持上庸、官渡、柳林、文峰、深河等乡镇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攻方向,融入、服务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打造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引领区。在调研中各沿线乡镇围绕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制定了相关的设计图册或规划方案,但是缺乏长远性、全局性、整体性、创新性。解决同质竞争的现实难题,需县旅游局根据各沿线乡镇具体特点,坚持总体开发、规模开发、特色开发、规范开发、主题开发的基本原则,以政府作为、公司监管、群众参与的模式,进行总体谋划、统筹部署、平衡发展。

  主要抓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统筹旅游重点项目,让游客玩得开心。在旅游带上制定慢游带、景点带、采摘带、暂住带、避暑带等综合发展之带。走“差异化”道路,挖掘和培育各乡镇特色招牌,如上庸以古城为特色,依托圣水湖开展垂钓、农家乐活动。其他乡镇分别打造“烟叶观赏区”、“桃花观赏区”、“荷花观赏区”、“向日葵观赏区”“薰衣草种植区”、“栀子花种植园”“茶园游”、“特色养殖基地游”等。二是统筹配套设施建设,让游客玩得放心。谋划成立“旅游住宿协会”,鼓励群众把自家房屋按美学的标准进行“容貌改造”,以现代、舒适、安逸、青春、唯美、安全等理念为改造原则,着力建设“田间屋舍美如画,天水相映花满楼”的优美宜居环境。室内要做到有空调、有WiFi、有电视,整洁卫生,配有消毒标识。入住必须采取实名登记,保证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三是统筹优质服务理念,让游客玩得舒心。不断提升餐饮服务,做好地道农家菜。在餐饮价格上做到合理定价、明码标价。坚持科学、品质、细致的服务理念打造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

  四、革新陈旧思想,走特色创新之路

  特色并非邯郸学步,哗众取宠,而是在尊重自然肌理和文脉特征上,从山水中获取灵感,减少人造盆景式特色,多打造彰显本地特质的真特色,避免“捡到篮子就是菜”的发展误区。在这方面,一要借鉴学习成功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学习国内国外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如香港把楼房外墙涂上不同的颜色,形成彩虹效应;落实“城市艺裳计划”—艺满阶梯,打造艺术阶梯,钢琴台阶等。二要发掘新型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体验。充分考虑竹山资源的比较优势,把“竹山特色”融入堵河文化旅游带。首先,要发展新型游玩项目。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以堵河为主线,做“活”水上文章,如水下潜水观光、水上漂流、“天然徒步按摩吧”、举办“堵河奇石观赏节”、“堵河马拉松”等把人气带动起来;用“活”水下物种,把“桃花鱼”、“钱鱼”等特有物种发掘出商业价值。强化游客参与,创新体验方式,如开展学唱民歌、体验插秧等参与性活动。其次,要创新竹山文艺事业。通过开发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上的趣事、传说,形成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进行推广;定期举办秦巴民歌大赛,将农民的生活、堵河母亲河等谱成曲,广为传唱。在坚持本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创新有特色的山歌文化、发扬优秀的乡村民俗文化。三要组织专业旅游培训。县委定期开展相关旅游发展策略培训、宣传工作,把群众组织起来学习,加大对群众的思想改造力度,提升当地居民文明素养。引导群众树立长远观念、现代化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创新意识等,把握住游客的心理,提供给游客难忘的生态旅游记忆。 

  五、利用“互联网+”,走新型旅游之路

  乡村旅游目前处于转型阶段。旅游目的比较原始,大多还是停留在吃顿农家菜、采点蔬菜瓜果、来个烧烤垂钓、看山看地看庄稼。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需要重新思考发展路径,打造多样化、个性化智慧型产品。利用“互联网+”旅游,打造堵河生态旅游网,搭建堵河旅游电商平台,推动堵河旅游从消费、服务、营销、管理由传统型模式向现代型转型升级。利用智能识别和智能传感信息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线上服务。堵河生态旅游网可向游客提供导游、导航、导览、导购等服务,通过气象局把堵河生态旅游带上的各乡镇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天气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播报;把竹山特产如绿松石、懒豆腐、茶叶、中药材、胭脂米、官渡木椅等进行包装推销。

  利用“互联网+”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堵河沿线的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乡村酒店等堵河旅游咨询服务系统。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加大互联网旅游宣传工作,把堵河风光风貌、独特民风民俗、精彩故事传说、特色物资物产等,通过网络终端、手机终端等多样营销渠道进行宣传,提升知名度。利用多媒体把乡村资源和乡村原貌推广出去。在堵河旅游网建立游客反映板块,畅通投诉渠道,完善反馈机制不断整改相关问题。创新游客交流方式,如直播、论坛等,以现代化的旅游模式把真正好的景点宣传出去。

  六、发挥区位优势,走联动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讲话中指出“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竹山作为秦巴山区的绿色县城,正处于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在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上的重点乡镇要积极作为,其他乡镇也要把握县内区位优势和机遇谋求联动发展。

  打造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立足堵河沿线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官渡“桃花源”在十堰市内区位优势,以大带小联动发展。着力建设“新型桃花源”,借助神农架国内影响力,以“秀美神农架,寻梦桃花源”打造“神农架-桃花源”旅游路线;凭借武当山国际影响力,以“道有武当山,心有桃花源”打造“武当山-桃花源”旅游路线,依托桃花源带动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走出湖北,走向世界。(中共竹山县委党校杨明艳  撰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一周热门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