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域文史
施洋:律师应仗人间义 身殉名存烈士俦
发布时间: 2021-03-19 14:56 来源:秦楚网 编辑:贺荣靖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何利报道:施洋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是我市竹山县人。1921年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时,他被聘为法律顾问。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罢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汉口烟厂工人罢工,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劳工律师”。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领导者之一。1923年2月15日清晨,施洋在武汉市洪山脚下英勇就义,时年34岁。对于他的就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

出身书香门第,由项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施洋烈士去世近百年后的今天,每每说起施洋烈士的故事,竹山县麻家渡镇施家湾的很多老人都记忆犹新。施家在当地称得上是名门望族。那么,施家祖上是从哪儿迁来的?

据了解,施洋的祖先由江南迁家到竹山县,以贸易起家,置田产,继入竹山籍,后世代读书习举业,均取得科名。施洋的祖父名廷瑾,补廪膳生员,叔祖廷壁亦颇致力于学问。廷瑾公有三子,施洋之父名永贞,乃其仲子,亦系清廪生,且毕业于郧阳府立简易师范,颇知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伯父名永亮,文武举业兼习,35岁而卒,无后,以施洋为嗣。叔父亦读书多年。施洋的家世,可谓“世代书香”。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6月13日,施洋诞生于竹山县麻家渡镇杨家河桂花树村施家湾,原名吉超,号万里,后到武昌求学,始改名洋,字伯高。施洋有弟妹各二人,家距县城36公里,距老郧阳府150公里,道路崎岖,交通不便。

成长在书香之家,让施洋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为寻求革命真理,1914年,施洋离开生活了25年的家乡,只身前往武汉,并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次年,他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主张律师是保障人权、伸张公理的工具。

1919年初,施洋领到律师执业证书后,正式成立“施洋律师事务所”。他主持正义,维护人权,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赞扬。加入武汉律师公会后,他即被选为副会长。他的收入大都用来伸张公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广大贫民亲切地称他为“劳工律师”。

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时,他还深入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

1921年10月,施洋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1921年底,他赴长沙向毛泽东学习发动农运。1922年6月,施洋经许白昊、项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9日,粤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岳州站由郭亮领导,武昌徐家棚站由林育南、施洋领导,罢工17天,以反动当局被迫同意工会所提条件而获全胜。9月23日,施洋到上海参加全国司法会议。会议期间,他见到孙中山并与之对政治问题交换看法,赞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0月10日,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成立,他担任该会的法律顾问,凡工人在法律上的有关事务,他都负责处理。

34岁惨遭杀害,获得毛泽东等人高度评价

施洋烈士陵园。

1923年1月,汉口英国烟厂因无故开除女工而引起工人罢工,施洋挺身为工人说理,与英国资本家作斗争,“颇尽赞襄之力”。由于有施洋的正确领导,使前后30多天的罢工斗争以英方资本家同意接受工人所提条件而胜利告终。在武汉领导工人罢工斗争的同时,施洋同项英、林育南、张浩等积极投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筹备工作,并率湖北工会代表团出席2月1日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作为罢工的领导者之一,施洋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2月15日凌晨,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场,施洋慷慨就义前仍高呼:“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

在施洋烈士被戕害后,汉口人力车夫为表达对施洋的哀思,在各码头设祭,数千车夫跪地痛哭并扶灵位游行,场面悲壮。

1933年,周恩来在纪念“二·七”斗争十周年时撰写《今年的“二·七”纪念与中国工人阶级的中心任务》一文,指出“二·七”烈士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大革命前的启盟运动”,“灿烂了大革命中的光荣历史”。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二·七”纪念大会上高度评价:“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同年7月,为纪念“二·七”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中共湖北党组织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将施洋的遗体安葬在武昌城外洪山脚下,由江岸铁路分工会立“施洋先生之墓”碑。

1953年,在武昌洪山修建施洋烈士陵园,烈士遗体由山脚迁至山腰,建起巍然挺拔的施洋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半身塑像。

1957年1月,董必武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贻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1958年,江岸修起“二·七”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二·七”烈士纪念碑,毛泽东亲书碑名。

在烈士家乡,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57年5月,竹山县人民委员会给施洋夫人居家赠挂“烈士之家”巨匾,室内正厅悬挂烈士遗像和生平事迹简介,供后人瞻仰和凭悼。

1993年5月,竹山县委县政府在县城中心竖起5米高的烈士铜像,大理石座基上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其题的词。同时,组织编写出版《施洋传》、《施洋烈士文集》,以启后人。

生前行事缜密,用梳妆盒存放重要文件

施洋烈士故居收藏的书籍。

去年清明节期间,武汉“二·七”纪念馆展出了施洋烈士的4件遗物,其中有一只梳妆盒。这只木头做的小盒子,表面的黑漆已有多处剥落,盒子顶部装有两根弧形的金属提手。梳妆盒共3层,最上面一层放的是镜子,下面两层为小抽屉。

“施洋这位男子汉,怎么会用梳妆盒呢?”据武汉“二·七”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施洋年轻时是个帅哥,又是知识分子,平时打扮打扮很正常,而这个梳妆盒里面还暗藏机关。武汉“二·七”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馆藏资料推断,这个梳妆盒夹层可存放二七大罢工期间他起草的重要文件和材料,是非常巧妙的掩护工具。这显示了武汉当时的革命斗争环境十分严峻,反映出施洋行事缜密的性格。

资料显示,梳妆盒为木质,二隔夹层,长23厘米,宽16.6厘米,高13.5厘米,重1.712千克。梳妆盒系施洋夫妇生前在汉口花楼街皮业巷5号居住时使用的起居物品,也是施洋从事革命活动时,收藏秘密文件的掩护工具。

1959年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施洋夫人郭继烈女士陆续将梳妆盒等施洋遗物捐赠给武汉“二·七”纪念馆。目前,该馆收藏有十多件跟施洋有关的物品,除了这只梳妆盒,还包括汤盆、盘子、文件包等物品。其中,梳妆盒于1995年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我在武汉土生土长,对于先辈生平的了解,大都来源于一些文章和展馆的资料。”施洋的曾外孙女施红表示。不过从家中存有的照片来看,施洋生前很讲究,穿着整齐,打扮也比较体面,照片里时常能见到他头戴瓜皮帽、手持文明手杖的形象。

时至今日,我市仍有两处施洋故居

施洋烈士故居。

施洋已英勇就义97个年头,不过在我市至今还有两处施洋故居,一处在竹山县麻家渡镇的施家湾村,另一处在竹山县宝丰镇。位于麻家渡镇施家湾的施洋故居,占地100多平方米,里面存放着施洋曾经用过的木床和木椅,属竹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故居坐落于翠竹之中,环境清幽。

施洋英勇就义后,他年仅18岁的弟弟也被敌人杀害,家中只剩老母易荣德、妻子郭秀兰(后改名郭继烈)及独生女施凤英。1951年,民政部门找到郭继烈母女,把她们从竹山县麻家渡镇的老家迁到宝丰镇,第二年又把其母易荣德接来。

1957年5月,竹山县人民政府为解决施洋遗属住房问题,特意拨了一套三间土木结构的老房给她们居住,并在门前挂上“施洋同志烈士之家”的牌匾。施家当时居住的这套老房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59年,95岁的易荣德过世;1968年,83岁的郭继烈过世;1993年,86岁的施凤英过世。

施洋一家五代,在这套从没大修过的老房子里居住了几十年。

此后,竹山县投资250万元,建成占地19.4亩的施洋烈士故居纪念馆。馆前立施洋铜像一尊,馆内设施洋聚脂复活半身像一尊,收藏施洋烈士生前办公用三人坐藤椅一把,“湖北省工团联合会”会旗一面,施洋生前用过的器物8件,京汉铁路各站分布图一幅。馆内悬挂的施洋烈士事迹历史图片分“家世、求学时代、律师生活、救国运动、凛然捐躯、身殉名存”6个部分,共有图片34幅,仿烈士《狱中七日记》诗一首和毛泽东、朱德题词各一幅,整理收集德育教育活动影集30本、图片1800余幅,德育教育书籍2500余册。

烈士远去,革命精神永昭后人。如今,竹山当地各级政府经常组织中小学生赴施洋烈士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纪念馆已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