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筑梦新竹山】打造竹山文旅产业新高地
发布时间: 2021-06-02 10:22 来源:竹山融媒体中心 编辑:贺荣靖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打造竹山文旅产业新高地

——竹山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成就及展望


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是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黄金走廊,是承接中西部地区旅游的重要战略通道,是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众休闲旅游时代兴起,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新时期下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产业,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和朝阳产业。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一、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概况

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北起堵河口,南抵神农架大九湖,辐射张湾、郧阳、房县、竹山、竹溪5个县(区)19个乡镇,区域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涵盖人口38万人。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竹山县境内区域,包括柳林乡、官渡镇、上庸镇、深河乡、文峰乡、城关镇、潘口乡、楼台乡、宝丰镇女娲山片区、麻家渡镇折峪河片区、溢水镇苦桃河片区等,共11个乡镇(片区)、117个行政村、25万人,区域面积1787平方公里,同时辐射竹房城镇带美丽乡村走廊。


二、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十三五”建设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我县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致力推进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重点,通过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旅游龙头景区,构建产业发展集群,生态文化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一)凸显了产业地位。县十四次党代会将“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纳入“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布局。2019年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两个部门正式合并,开启了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阶段。2020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1115”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目标,产业战略性支柱地位正式确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县政府连续三年与市场主体合作营销,注册成立了竹山县兴竹文旅投资公司,助推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共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建立了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持续推进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单体规划编制,规划先行的理念得到全面贯彻。五年来,我县出台《竹山县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方案》、《竹山县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编制了《竹山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十四五”发展规划》、《上庸茶城总体规划》、《柳林民主溶洞设计方案》、《湖北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官渡镇桃园村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概念性总体规划》、《中国·竹山绿松石小镇概念性规划方案》等。

(三)夯实了产业基础。通过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旅游龙头景区,构建产业发展集群,夯实生态文化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一是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增多,引资开发建设南山五福堂、上庸茶城、竹山客厅、卓尔绿松石小镇、新长城文旅康养项目等商业综合体项目。推进了女娲山、九女峰、太和梅花谷、武陵峡·桃花源、上庸文化旅游区、铜谷峡、神农洞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二是逐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城区交通主次干道改造、十竹路建成通车、官渡至柳林交通主干道贯通;县城至潘口一级路、县城至上庸一级路、柳洪公路、环库公路启动建设;完成了女娲山、百里河村、九女峰等50公里景区连接公路改造,女娲山、圣水湖2个中央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上庸镇环湖游步道、女娲山延长景区游步道10余公里;完成了女娲山、太和梅花谷、神农洞、上庸镇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设计安装工程。三是乡村旅游崭露头角。培育了太河、总兵安、新茶、桃园、枣园、龙井、小东川等10余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推进“旅游+农业”、“旅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旅游扶贫成效明显。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拓展了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四是旅游厕所革命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五年来向上争取旅游厕所资金465万元,完成旅游厕所新(改)建96座,基本实现了旅游厕所与A旅游景区相匹配目标。

广西包机首飞圣水湖


(四)创新了旅游品牌。女娲山4A级景区完成整改提升并顺利通过国家评定式复核,先后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5家(观音沟、太和梅花谷、武陵峡·桃花源、上庸文化旅游区、竹山绿松石文化旅游区),总兵安村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太河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庸国府大酒店创建为三星级饭店,创建3星级民宿1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4家;上庸镇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总兵安村、太河村创建为湖北旅游名村;麻家渡镇创建为市级旅游名镇,桃园村、百里河村创建为市级旅游名村,南山五福堂、上庸茶城创建为市级旅游名街,旅游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竹山绿松石荣获第八届北京旅博会优秀旅游商品奖,大力开发了竹山绿松石、“湖北竹山宝贝多”、梅花三宝、堵河剪纸、圣水茶、十星红等竹山地域知名旅游商品。

(五)扩大了竹山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一是唱响旅游节会品牌。举办了2018湖北茶文化游走进竹山活动,连续举办3届中国舟钓(路亚)--竹山站公开赛、4届秦巴腊梅文化旅游节、5届十堰乡村旅游年货节等大型旅游活动。承办央视乡村大舞台,策划全域旅游大直播、西安媒体竹山行、“惠游湖北相约竹山”旅游大直播等大型宣传活动。组织参加了北京对口协作大会、北京国际旅博会、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北京世园会、“灵秀湖北”武汉推介会、华中旅游博览会、首届大巴山旅游联盟等省内外旅游推介活动50余场,扩大了竹山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注重常规营销。先后开展“镜看竹山”摄影赛、“美丽竹山任我游”征文,拍摄竹山旅游宣传片、广告片等,在《中国旅游报》、《湖北旅游画报》等各级媒体平台推出竹山旅游宣传专版,在县境旅游交通干线悬挂大型户外旅游广告,在旅游客源地等多途径推出竹山旅游形象广告,搭建了竹山智慧旅游平台,出版了《竹山旅游地图》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营销模式。三是做实旅游线路营销。我县培育了职工疗休养、赏花游、堵河自驾游、避暑游、研学游、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太和梅花谷被纳入全省十大乡村旅游线路,竹山避暑游被纳入全省30条避暑线路之一。与十堰亨运集团达成旅游营销合作协议,2018年以来持续为我县输入“旅游直通车”游客7.8万人次,实现了省内周边常态化输送游客,省外游、跨境游市场全面打开。

三、推进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十四五”再创辉煌

展望“十四五”,我县生态文化旅游业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推进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恰逢其时,我县将全面实施《竹山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打造竹山文旅产业新高地,奋力谱写竹山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和“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以全域旅游为方向,实施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联合三大机制,推动文旅农一体、景点景区互联、全要素配套、新业态创新提升,实施十大重点项目(旅游交通项目、旅游综合体项目、森林康养项目、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神农谷建设项目、水上激情运动休闲项目、文旅融合美丽乡村项目、特色农家项目、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低空飞行营地项目等),将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成大众旅游承接地、精品旅游目的地、乡韵乡愁新高地,致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全域景区布点、产业集群发展、景观廊道串联、综合效益明显的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年游客接待量达到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培植规上旅游企业10家以上,旅游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创建4A景区2家、3A景区3家,创建3星级以上饭店2家,新创建省级文旅名镇、名村、名街各1个,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以上。

(三)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七组团”开发格局,即:以堵河干流和G242国道—S281省道(十竹路)形成的水陆交通廊道为轴线,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七组团”旅游发展格局(堵河源生态画廊旅游组团、武陵峡·桃花源观光体验旅游组团、九女峰森林康养旅游组团、圣水湖休闲度假旅游组团、城区秦巴民俗文化体验和玉石鉴赏旅游组团、美丽乡村旅游组团、女娲山寻根问祖旅游组团)。

中国舟钓大赛竹山站

(四)工作重点

1.谋划重大布局。一是面向周边,打造大众旅游承接地。突出建立大合作,构建大交通,完善大配套。二是面向游客,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重点建立县城核心承接地,再现《桃花源记》原型地,建成柳林游客中转过夜地。三是面向城市,打造乡韵乡愁新高地。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升外部可进入性,构建内外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二是完善内部旅游大通道,形成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交通主轴。三是提档升级旅游连接公路,打通进入景区的便捷通道。四是发展水上旅游交通,实现区域水陆交通无缝连接。五是完善电力通讯设施,消除景区范围通讯和电力盲区。

3.发展旅游驱动型特色产业。坚持“旅游+”理念,推进旅游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断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新需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工业、现代旅游服务业(旅游住宿业、餐饮业、文化产业)

文艺演出进景区

4.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一是深化旅游品牌创建。推进景区(旅行社、厕所)创A、饭店(民宿、农家乐)创星,构建“文旅名县(名镇、名村、名街)”的旅游品牌体系。二是打造特色旅游城镇。优化宜居环境,打造麻家渡、官渡、上庸、宝丰、擂鼓等特色城镇,建设富有活力、彰显人文特色的堵河生态旅游城镇群。三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六小”工程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水平。四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规划建设中部许明清、西部施洋、北部张振武、南部中原突围红色旅游片区。五是构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适度超前配置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休憩设施、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布局,重点向A级景区、特色城镇、旅游重点村靠拢,构建全民共享、基础完备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竹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