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竹山研究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1-08-31 09:23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苗东升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陈应洲 殷世怀

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就业机制还不够稳定,部分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精准防控返贫风险,更要强化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脱贫技能和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动态管理,健全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一是健全完善防返贫风险监测机制。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收入信息纳入返贫风险监测体系,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筛查出收入骤减、支出暴增的风险群体,对照上年收支情况研判返贫风险。优化完善“自下而上”的多层级信息传递机制,畅通自申报渠道和快速研判机制。结合“自上而下”筛查机制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及时全面识别风险群体。二是优化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把边缘易致贫户纳入“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救助范畴,针对风险户及其关键返贫风险因素,精准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社会救助等。

强化人才管理,全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紧抓党建,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乡镇、村集中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推行公岗,充实治理队伍。推进公岗倍增计划,以评选上岗、按劳分配方式,统筹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不断充实乡村治理队伍。三是搭建平台,强化人才支撑。持续完善育才、聚才、引才、用才机制,通过选派任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大力培育农村本土实用人才;以乡情为纽带,引导创业能人回归;通过技术培训、典型引导等,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注重三产融合,做特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一是壮大产业板块。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全要素配置,科学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系统化推进“1115”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生猪、竹子、烟叶、菜籽油、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二是提升加工能力。坚持走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严把“绿色”质量关口,注重“两品一标”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快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注重产业融合。着力培育50亿生态文化旅游业,打好乡村文旅、农旅、产旅“组合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业、采摘旅游等新业态,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产业发展。四是稳定利益联结。结合“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作坊)等主体培育,作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近增收主抓手,创新带贫益贫方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一是全面提升劳动技能。以农业现代生产技能、实用务工经商技术、岗位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培训方式,提升脱贫人口致富能力。二是推动脱贫人口多渠道稳定增收。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机制,深挖省外组织化劳务输出、省内结对就业帮扶、公益岗位安置、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就业潜力,推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强化扶贫资本增值升值管理。完善扶贫资产益贫带贫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村企共建、组团发展、发展服务经济等方式做大做强,合理分配收益。四是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安置点社区服务体系,完善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保障搬迁群众与原住地居民共同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

(作者单位:竹山县人大常委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