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摘时节,竹篓订单猛增,我得抓紧时间干。”擂鼓镇董家沟村,杨昌文正忙着编织竹篓。
27岁那年,杨昌文在建筑工地做工时遭遇意外,摔断腰椎,下肢瘫痪。“在病床上一躺就是3年。”为了治伤,家里的牛、猪、鸡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绝望笼罩着杨昌文。
“腿不能动、还有手;站不起来、坐着行。”看到房前屋后的成片竹林,杨昌文决定学习竹编手艺。
一开始,他拿出自家的竹篓、土框比着做,但编出来的器具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只能廉价出卖。他不灰心,手被竹篾割破了,简单包扎继续干,腿脚不能动,他架起双拐缓慢前行。
杨昌文边做边学,经过几年的学习,竹筐、簸箕、竹篮、竹篓等各式常用的竹编器具他都能驾轻就熟。如今,杨昌文手握篾刀推竹片,刀锋轻微抖动,竹片徐徐渐进,不急不躁,细工慢活,片竹成丝,编竹成器。
杨昌文成了县里小有名气的竹编匠人,生产的各类器具供不应求,去年净收入达到1万多元。
2020年,县残联送他一部智能手机,他一边做手艺,一边学习直播。当年,他通过手机直播与同样身有残疾的咸宁通山女孩陈文婷相识相爱并组建家庭,并在今春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宝宝。
杨昌文计划着在竹编的工艺、样式、品种上做更多创新,妻子陈文婷在手机上开通了电商直播,把自家的竹编织品销往全国各地,增加收入。
2021年,杨昌文被县残联授予残疾人自主创业示范户。今年,县残联和当地政府帮他建起竹编加工厂房,这更让杨昌文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向继华 宋刚)
杨昌文制作编织器具用的竹篾
杨昌文下肢瘫痪,只能靠拐杖艰难移动。
孩子出生,杨昌文一家其乐融融。
竹山县残联理事长周清荣看望慰问杨昌文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