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4月20日,春光明媚,田野火热。擂鼓镇金岭村烟农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烟苗移栽。
“今年,我的烟叶种植面积又扩大了2亩。趁着天气好,得抓紧移栽。”迎着明媚的春光,笔者看到在擂鼓镇金岭村烟叶种植示范基地的地头上,烟农蔡化震正带领十几名村民进行烟苗移栽。
“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鼓励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我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了……”蔡化震是当地有名的种烟能手。2008年他从家乡河北来到擂鼓镇开始种烟烤烟,每年种植规模均在30亩以上,目前种植烤烟长已达14年之久。到2021年,他的烟叶种植规模扩大至153亩,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种烟大户,全年纯收入达35万元。还接受过央视二台《第一时间》专题报道,成为烟农增收典型中的典型。蔡化震一边向笔者介绍自己的种烟史,一边手里不停的忙碌着。
种植面积扩大了,又赶上了天气好。蔡化震在擂鼓镇烟叶站的建议下,4月17日便开始了烟苗移栽作业。“现在是人工和机器一起干,照这个速度,再有三天就能干完。”蔡化震说。
据擂鼓镇烟叶站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擂鼓镇烟叶站紧紧围绕省公司烟叶“2233”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年”为主线,坚持“强弱项、补短板、促平衡、谋跨越”的工作思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入分配的“四统一”管理模式。目前,该镇发展高标准烟叶示范基地1200亩,产量达2500担,年产值近300万元,烟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在移栽现场,镇烟叶站2名技术人员一直在跑前跑后进行指导。“如今大面积移栽,离开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机设备,可玩不转了。”蔡化震说,自从规模种植烟叶以来,每到播种、防虫、收获等关键时期,烟站的技术人员都给他做具体指导。从土壤保育、有机肥施用到农机选购,从整地方法、栽种技术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烟叶站技术人员的汗水。
“正因为有了烟叶站技术人员的指导,才使我连年丰收,他们真是我们烟叶丰收的‘保护神’。”蔡化震充满感激的说。(陈昌荣 陈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