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一辆车,一个人,一袋面包、几盒泡面和几瓶水; 从一天一趟,到一天多趟;工作时长达十八小时,全天24小时待命。车变成了他的临时“小家”,也变成了他的抗疫阵地。他就是县疾控中心驾驶员刘应国。
刘应国主要负责到“三站一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飞机场)接送疫情风险地区来竹返竹人员前往隔离点。每次出发前,他都要认真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全副武装之后再上车。因为走进这扇车门,就等于进入了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区域,“全副武装开车的滋味不好受,除了憋气,热是最难克服的。脱下防护服,身上的衣服能拧出水来。”刘应国说。
每出完一趟车,刘应国都要对车子进行彻底消毒。“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为了每一位坐车的人着想,消毒一点都不能马虎。”他平均每天要开车跑三百公里,吃饭只能在路边,累了就趴在方向盘上休息。对于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刘应国从未叫苦叫累,“疫情就是命令,再苦再累,我也要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除了长时间开车,刘应国另外一个工作就是长时间等待。有时候会碰到不愿意隔离的人员,他就耐心劝说。一次,有位姓高的大叔,走出了高铁站看到刘应国开着救护车来接他,就拒绝了,“我要坐小车,救护车我不坐,我又没病。”刘应国便给他耐心解释,私家车无法转运,救护车每送一个人都会消毒,安全放心乘坐。僵持了很久以后,在刘应国的劝说下才上了救护车。
刘应国每天往返于“三站一场”与隔离点之间,停车、交接乘车人员身份信息、消毒、车况检查……每一个步骤他都一丝不苟。转运司机的辛苦远超普通驾驶员,他们的工作时间随疫情而动,从清晨至深夜时刻准备着,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都不轻松,然而已经56岁的刘应国却从未有一丝一毫抱怨,“岗位需要我,我绝不能往后退!”刘应国说。
(王锐 邱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