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近年来,我县积极借鉴外地殡葬改革成功经验,对墓穴实施“立改卧”改造,并积极建设公益性公墓,引导群众实行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殡葬在竹山蔚然成风。
龙井村是竹山县远近闻名的“绿色旅游村庄”,村内幽静雅致,智慧农业产业园里,游客络绎不绝……同时,龙井村还是茶叶特色村,村内3000亩茶园苍翠欲滴,但零零散散的慕穴占据其中,既不美观,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为了进一步优化村庄面貌,治理“推窗见墓、青山挂白”现象,2022年初,宝丰镇龙井村启动了墓穴“立改卧”改造。墓穴改造貌似平坟头、改卧碑这么简单,却要改变几千年传统的丧葬习俗。部分群众思想上不接受,还有人认为是破坏传统风俗,打扰先人安息。
为了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县民政局、龙井村村委会多次开会协商、入户劝说,听取群众意见,并解释政策。同时,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村委会多次带领村民到外村观摩,借鉴成功案例。
“开始都接受不了,镇村干部带我们到墓地试点改革现场看,确实感觉很整齐美观大方。”龙井村村民姚武说。
除了更加整洁美观,村民姚武还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原来立一个好一点的碑得花一两万块钱,现在“立改卧”只要几千块钱,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配合墓穴改造的积极性,县民政局对每一座“立改卧”墓穴给予2000元的补助,改造方案逐步成熟并得到理解支持。
“蜜蜂、蛇、鼠害虫减少了不少,少了很多安全隐患;茶园整体也更加漂亮了;同时,卧碑信息清楚明了,长期在外的人回来祭祖就找不错了。”村民孙维国向记者讲述了“立改卧”的好处。
在村民们的支持下,从2022年2月份至今,龙井村已经对156座墓穴实行了“立改卧”改造,真正实现了“远看是茶园,近看有墓穴”的视觉效果,村庄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卧碑更小的占地面积也节约了大量的土地。
“以前,安葬一座坟墓需要20平方米左右,通过‘深埋卧碑’,现在只需要4平方米,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县民政局副局长师卫说。
同时,为了杜绝新增老式墓穴,龙井村规划了10亩地的集中公墓区,正在建设中,村里新去世的人统一按照“卧碑”的形式安葬在集中公墓区。
龙井村在竹山县并不是个例,近年来,竹山县积极借鉴殡葬改革成功经验,在“三沿五区”范围内治理坟墓1890座,兴建公益性公墓111处,共计节约土地3万多平方米。(王泽昆 李丹阳 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