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竹山研究
“十星促五兴”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4-03-25 17:03 来源: 编辑:王锐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1993年,竹山县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梳理成“十个”方面,对应设置“十颗星”,创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通过争星创星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30年来,竹山县坚持“十星”品牌不动摇,与时俱进、守正创新。8届县委、县政府一棒接着一棒干,17次优化调整创建标准,创建范围逐步从农户延伸到机关、企业、学校、党组织,探索出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模式”,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十星创建”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激励着全县人民崇德向善、奋勇争先。由最初“十星级”农户创建延伸到全域“十星级”创建,形成以“十星级”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先后10余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经验,入选“辉煌荆楚60名片”。2020年竹山县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新发展阶段赋予“十星级”新的历史使命,2023年11月28日,“十星级”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研讨交流会在竹山县举行,省社科院课题组从“十星级”创建的卓越成就、成功密码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发布评估报告,提出“十星级”创建中,“党建引领、人民至上”是宗旨密码,“整体谋划、分类推进”是组织密码,“久久为功、锻造品牌”是战略密码,“与时俱进、常创常新”是创新密码,“群众主体、共同缔造”是治理密码。自2022年以来,竹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工作实际,作出“十星促五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十星”创建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

一、方法与措施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纳入“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创评体系,对应设置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教文卫、人居环境、共同富裕等十颗星,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细胞工程、文明村创建为壮腰工程、文明乡镇创建为强骨工程,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1.创“十星”兴产业,全民致富热情被充分点燃。做好“十星”与产业结合文章,建立完善“十星”促产业体制机制,推动市场主体联在产业链、农户聚在产业链。一是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将产业发展作为“十星”评选标准,将是否能发挥致富带头作用作为重要评选依据,设立集体经济空壳村不得创“十星”、不想致富不得评“十星”等硬性约束,各村结合“十星”争创成立产业协会,引领茶叶、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我要致富”成为群众共同愿望。二是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依托十星文明户示范户引领、创业能人带动,培植县级以上十星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2家、示范家庭农场28家,建成扶贫车间33家,辐射带动市场主体和农户发展茶叶30万亩、食用菌2600万棒、粮油90万亩,同步带动轻工业、绿松石、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文旅康养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农民就业岗位5万多个。三是变“十星文化”为“十星产业”。推动“十星”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赋予产品新的内涵,提升竹山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星梦茶业的“十星红”红茶年出口40吨至俄罗斯、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十星红”茶醋畅销华中、华北地区。沛丰粮油公司的“十星”面、“十星”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十星杂粮食品公司“十星”系列产品销量稳步提升。

2.创“十星”兴人才,乡村发展活力持续焕发。鼓励行行创“十星”、人人争“十星”,引导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建功立业,激活了人才队伍“一池春水”。一是壮大了乡贤群体。通过持续开展“十星级”系列创建,选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乡贤1300多人,涌现出全国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刘学举、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焕云等身边先进典型3000多人,2022年上半年王义富、马蓓、陆龙武3人分别获评中国好人、湖北好人、荆楚楷模,3人获评十堰市第八届道德模范。二是催生了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组建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全县注册十星志愿者8.38万人,具有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法律讲解、文艺传承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达50%以上,成为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三是孕育了产业工人。结合“十星”创评内容,开展电商主播、茶叶加工、绿松石雕刻、家政服务、农业机械推广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万人,引导7万余名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打造中国淘宝小镇1个、淘宝村2个。“竹山绿松石工艺师”入选湖北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竹山县入选全省唯一“中国直播电商百强县”。

3.创“十星”兴文化,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坚持把“十星”创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建强“十星”文化阵地,常态开展“十星”系列活动,乡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一是文化阵地有特色。结合“十星级文明村”创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实践站244个、十星文化广场250个、十星文化大院300个,培育乡村文艺社团20个,组建“十星”文艺队伍480支,“稻香诗社”“王义富彩船队”等文艺社团多次被央视媒体关注,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二是文化活动有品牌。扎实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00多场,“村歌”“村运”“村晚”等文化活动1000多场,培育了“十星歌广场舞大赛”“秦巴民歌赛”“乡村文化大集”等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挂十星匾牌、贴十星楹联、讲十星故事的文化习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村村有品牌、月月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生动局面。三是移风易俗有“硬招”。把移风易俗作为十星创建重点内容,出台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九倡导九禁止”规定,对群众操办酒席范围和标准进行限制。印发《村级移风易俗工作台账》和《移风易俗家庭记账本》,依托村红白理事会宣传落实,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4.创“十星”兴生态,美丽乡村“颜值”持续提升。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十星”创建 ,引导农户积极争创人居环境星,鼓励镇村创建生态乡镇(村),凝聚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一是让“爱绿”深入人心。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勤俭节约,广泛落实“光盘行动”,启动2个垃圾分类试点镇、11个试点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绿色生活理念成为共识。二是让“护绿”变成自觉。鼓励人人争当“守井人”,主动参与河流保护、秸秆禁烧、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引导农户积极投身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主动响应改房、改水、改厨、改圈、改厕政策号召,经常性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争做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参与者、守护者。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Ⅱ类以上标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4%以上。三是让“创绿”成为时尚。将绿色系列创建纳入“十星级”文明乡镇、文明村创评体系,以“创星”带“创绿”,以“创绿”促“创星”,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累计创成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生态村171个,竹山县创成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擦亮了竹山生态名片。

5.创“十星”兴组织,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巩固。以“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党组织”创评为重要载体,聚焦基层党建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和“主心骨”。一是抓提升、筑堡垒。对照“十星”标准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培优村“两委”班子,先后吸引近100名外出党员、返乡能人到村任职,及时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每年整顿提升20个以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创建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二是亮身份、践初心。扎实开展“一诺三评创十星”活动,引导全县1.6万名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行动、亮业绩,为2800余名有履职能力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动“十星级党员”和创业能人大户“双向培养”,先后将400余名综合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发展成为优秀党员,500余名“十星级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形成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下基层、强服务。将“十星”志愿服务机制与“双报到、双报告”机制相结合,组织113家县直单位3891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结亲1553户、认事899件,建成“党建+邻里中心”12个,选派76支工作队和163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实践与体会

“十星”创建的丰富实践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必须长期坚持、发扬光大,让“十星”创建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1.必须坚持群众主体,让“十星”成为群众价值追求。竹山县坚持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引导群众,成立十星评选协会,将“十星”系列创评标准和程序交给群众,引导群众争星、评星、晒星、护星,让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上演了“交友嫁娶看十星”“哑巴争星”“上交猎枪争十星”等生动创星故事,争星创星成为群众普遍价值追求。实践证明,新时代“十星”创建,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追星”成为新时尚。

2、必须坚持创建为民,让“十星”造福广大群众。竹山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星”创评标准虽经17次修改完善,但每一个指标设立、每一次活动开展、每一项工作推进、每一笔资金投入都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理念。多年来,通过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激发了内生动力,通过“十星级”文明村镇创建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多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支持和拥护。

3.必须坚持服务中心,让“十星”为发展聚力赋能。开展“十星”系列创建中,竹山县善于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行行业业植入“十星”元素,推动创建范围由农村延伸到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基层党支部,创建主体由农户覆盖到党员、城镇居民、移民群众、中小学生和市场主体,创建内涵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层面,为竹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彰显新的活力和价值。

4.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让“十星”成为品牌永放光芒。竹山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信心不动摇,结合“十星”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新形势持续宣传推介、孵化培育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省、全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十星”创建经验先后得到丁关根、刘云山、刘奇葆等时任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和专门批示,被誉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并在全国普及推广。实践证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定力,才能让优秀文化品牌永放光芒。

三、思考与启示

三十载“星”火相传,新征程“星”“兴”相映。竹山县将牢牢坚持“十星”创建法宝,以“十星促五兴”为抓手,持续深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力打造精神文明引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1.坚持常创常新,推动“十星”创建持续拓展深化。与时俱进、常创常新,是永葆“十星”创建生机活力的关键,也是“十星”服务竹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坚持县委文明办牵头、乡镇主推、各村主抓,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持续创新完善十颗星评星标准,把乡村振兴“5个振兴”内容和“20字”要求融入创评活动,推动“十星”创建对象由农户、村镇延伸至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作坊、民宿、社会服务组织,创建范围延伸至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领域,真正实现“星”“兴”相映、乡村振兴。

2.突出共创共享,让“十星”创建始终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十星”创建“星”火相传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十星惠民”理念,把“十星”村、“十星”户创建与办好群众房前屋后实事小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让群众在“十星”创建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将紧紧依靠群众、广泛组织群众,和群众一起制定“十星”创建规则,让群众在创评活动中当“裁判”,形成村民自治新机制。我们将依靠群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十星”机制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增强“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3.健全体制机制,凝聚“十星”创建强大合力。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是“十星”创评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各类创建力量统筹,推动县十星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等机构协同联动,构建高效联动、齐抓共管、相互补充的“十星”文明创建推进机制。我们将建立“十星级”示范村示范镇奖补、示范户优先享受政策、示范单位优先评先表优等激励机制,完善“十星级文明单位”创评与干部绩效挂钩制度,让先进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我们将采取项目扶持、资金统筹、一事一议等方式,倾斜资源支持“十星”系列创建,为竹山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坚实保障。

(竹山县乡村振兴局高运华 张秋宇 代 雷 董澳颖 张 洋)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