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梨花下的记忆
作者:杨紫晗
老家门前的院子中,矗立着两棵梨树,它们并肩而立,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家族的记忆。这两棵树,都是梨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左侧的梨树已有七八年未曾开花,仿佛失去了生机。它最后一次盛开是在2016年,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春天。远远望去,那一树梨花宛如从天而降的白云,轻盈地栖息在枝头,又似漫天飞舞的雪花,将院子装点得如梦似幻。微风拂过,花瓣随风飘落,如同一场浪漫的花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每一朵梨花都如同精致的白玉雕琢而成,花瓣细腻而柔软,花蕊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秘密。在这片梨花的海洋中,蜜蜂忙碌地穿梭,蝴蝶翩翩起舞,为这如画的美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然而,这场盛大的梨花雨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它在绽放之后,便悄然隐退,仿佛将最后的风采留给了我们。
那一年,老太爷的身体一直不佳,长年卧床不起。直到2016年5月,他的身体突然好转,甚至能下床走动。我们一家人都为此感到欣喜不已,但唯有老太太似乎心事重重,常常望着左侧的梨花树默默落泪,口中还念念有词。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而我们都未曾察觉。
2017年,梨花又到了盛开的季节,我们满心期待它能再次绽放。然而,那年的梨树却毫无生机,连一片叶子都没有长出,仿佛彻底枯萎了。与此同时,老太爷的病情再次恶化,最终没能挺过来。他就像那棵梨树一样,带着最后的生机悄然离去。自那以后,左侧的梨树再也没有开过花,仿佛与老太爷一同逝去,只留下无尽的回忆。
老太爷去世后,老太太常常坐在右侧的梨花树下,时而发呆,时而长叹,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擦去眼角的泪水。右侧的梨树每年都会开花,但再也没有重现2016年的盛景。每当梨花盛开,老太太总会采摘几支最美的花枝,带上一小壶酒,独自前往老太爷的坟前。她从不让我们跟随,也不愿透露她在那儿做了什么,只是默默地守着她的回忆。
今年,梨花又如期而至。老太太特意打电话叫我们回家,说今年的梨花与往年不同。起初,我们并不想去,毕竟每年梨花都会开,早已司空见惯。但老太太的坚持让我们无法拒绝,于是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回到老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右侧的梨树开得比往年更加繁盛,满树繁花似雪,宛如一片洁白的云霞在枝头绽放。每一朵梨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盏,洁白如玉,带着一丝晶莹的光泽。它们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从树梢一直开到树根,仿佛要将整个树干都淹没在这花海之中。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颤动,如同无数精灵在枝头起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让人沉醉不已。更令人惊喜的是,左侧那棵多年未曾开花的梨树,竟也冒出了点点花苞,仿佛重新焕发生机。轻轻一摇,梨花漫天飞舞,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2016年的春天,那场盛大的梨花雨再次浮现眼前。
梨花年年开,岁月却已流转。今年的梨花,或许是老太爷和老太太对我们的思念,或许是岁月给予我们的慰藉。它们在春风中绽放,如同家族的记忆,永不凋零。梨花下的记忆,是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岁月的见证。它们告诉我们,即使岁月会带走一切,但那些美好的瞬间,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永恒。
又是一年梨花开,愿这满树繁花,能承载我们对过去的缅怀,也能照亮未来的路。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杨紫晗,汉族,上庸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
朗读者:
储成群,武昌理工学院学生,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实习生。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