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听竹山
听竹山丨念念清明
发布时间: 2025-04-10 16:59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芳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念念清明

作者:邱亮

 

“梨花风起正清明”,相较于杜牧深入人心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苏轼这句诗显然不够家喻户晓。然而我偏偏觉得,苍白却热烈的梨花,远比淅淅沥沥的雨声更能勾起清明的思绪。

是的,那梨花分明是苍白的,如同记忆深处那副同样缟素的挽联。可偏偏一簇簇聚起来,便聚成了生命力旺盛的花团,风吹不散,雨打不乱,兀自立在枝头,以淡淡香气和着从四面八方远路迢迢的尘与土,年复一年听着絮絮地家里家外事,还有浓重的、无论多大的雨也冲不淡的乡愁。

这乡愁,似乎与清明时节特有的氛围不谋而合。清明,本就是一个思念与缅怀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或是扫墓祭祖,或是怀念逝去的亲人。而那梨花,恰似那些我们无法触及却又深深怀念的人,虽然苍白,却依然顽强地绽放,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便生命脆弱,也要勇敢地活下去。风过处,花瓣轻轻飘落,如同那些随风而逝的记忆,虽然无法挽留,但那份美好与感动,却永远留在心间,正是那份苍白中的热烈,那份风雨中的坚韧,最能触动人心。

我就是在梨花似有若无的香气里又想起大伯的。但记忆里的大伯,从来不曾与清明沾染半点关系。他是爷爷奶奶口中骄傲自豪的长子,是父亲一直仰视的大哥,是我这一辈最喜欢的大伯,却从不是那块冰冷石碑上的一张小小照片。虽然那照片里一如既往带着温和笑意,却再也没办法从大伯干燥粗糙的掌心拿一颗带着体温的、包装纸黏黏糊糊融化在糖块儿上的糖。

长辈在,人生尚有来处,长辈逝,人生渐渐只剩归途。儿时的我总以为大伯会陪我很久很久,还幻想着等我长大了,就能赚钱带大伯买糖吃了,还能一起去看大伯哄孩子故事中的“浩荡山河,广阔天地”。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尽管大伯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抗病魔,依然没能战胜病魔,永久定格在了七十六岁,定格在了2025尚未柳绿花红的年初。

现在2025的春已然款款来了,我亦早已走出家乡,且渐行渐远,看过很多山河很多天地,自然而然如曾经的大伯一样,于生活中磨炼出坚实可靠的臂膀,咬紧牙关扛起家庭的担子,又不仅仅看顾自己的小家,而是关心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只是如今的糖果包装比曾经的好了太多倍,当孩子们从我手中拿到糖果时,都是完整的、五彩缤纷的包装,再也不会有黏黏糊糊的、带着体温的手感了。

若有相思意,何须等清明?梨花风起时,还需是清明。往年回乡祭祖都有父母陪同,如今父母年迈,只我独行。一路上红绿相间,叽喳不停地鸟儿飞来飞去,不知停歇在哪一站。窗外景色飞速后退,恍惚间,我又看见大伯盛着笑意的眼,穿过岁月千重长久凝望。

他说,孩儿,长清明,常清明。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邱亮,现就职于竹山县精神卫生中心。

 

朗读者:

储成群,武昌理工学院学生,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实习生。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