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餐饮外卖逐渐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也重构了餐饮行业的新形态,成为不少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对于外卖配送企业及个人缺乏相应监管机制。竹山现有美团、饿了么2家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300多家,外卖骑手100多人,其中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绝大多数是小餐饮店,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多数没有实现明厨亮灶,也没有安装互联网监控。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的问题突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暴露出诸多监管难题。以下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网络餐饮外卖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质审核不严,虚假信息泛滥:1、部分商家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或伪造证照入驻平台,县市场监管局定期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实现入网食品经营单位的市场主体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监管数据的对接,由美团、饿了么定期提供入网餐饮服务单位信息数据,监管部门定期提供关停餐饮服务单位信息数据,实行数据的双向流动与多方共享。至2024年底,我县从事网络食品经营1057户,其中美团平台从事网络食品经营798户,饿了么平台从事网络食品经营259户。2、平台对商家证照的线上审核流于形式,实际经营地址与注册信息不符。对网络食品交易经营者的主体身份进行审查,清除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经营单位。目前我县网络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情况良好,各单位基本能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工经营食品。2025年以来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对发现的未按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经营场所环境卫生不整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过期,索证索票不全等方面共16家单位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13家下线不再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对3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予以立案处理。
(二)食品加工过程缺乏透明性:1、外卖商家后厨卫生状况难以监控,存在食材过期、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2、部分商家使用预制菜或添加剂,但未明确标注信息,消费者知情权受限。
(三)配送环节安全隐患:1、送餐箱消毒不规范,配送人员健康管理不严格(如无健康证),可能引发二次污染。2、配送过程中缺乏温控措施,易导致食品变质。
(四)消费者维权困难:1、食品安全问题取证难,消费者投诉后常面临平台、商家、配送方相互推诿。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通过公开监督举报电话12315,对投诉举报内容及时汇总反馈给第三方平台和平台入驻食品经营单位。同时,加强线下监管,对有实体店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示,对违规现象从严执法,并加强信用监管。2、赔偿标准模糊,消费者难以获得合理补偿。
(五)跨区域监管协作不足:平台覆盖全国,但地方监管部门权限有限,异地执法难度大。
二、改进网络餐饮外卖监管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划分:1、制定《网络餐饮服务专项管理办法》,明确平台、商家、配送方的法律责任,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责任。2、建立“线上+线下”双重审核机制,平台需定期核查商家资质与实际经营情况。
(二)强化数字化监管手段:1、推广“明厨亮灶”直播系统,消费者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后厨操作。2、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食材来源,确保供应链透明化。3、开发AI审核工具,自动识别虚假证照和异常经营行为。
(三)加强平台主体责任:1、要求平台建立商家信用评价体系,对差评率高、投诉多的商家进行限流或清退。2、强制公开商家使用预制菜、添加剂等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四)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1、推动监管部门与平台数据共享,实现“以网管网”,通过大数据监测风险。2、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抽检,定期公布外卖食品安全报告。3、设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通道,试行“先行赔付”制度。
(五)规范配送环节管理:1、制定统一的配送箱清洁消毒标准,要求配送人员持健康证上岗。2、推广智能恒温配送箱,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六)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1、通过平台推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引导消费者选择证照齐全、评分高的商家消费。2、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三、总结网络餐饮外卖的监管需兼顾效率与安全,通过“技术赋能+制度约束+社会共治”的模式,构建全链条、可追溯的监管体系。只有政府、平台、商家、消费者多方协作,才能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竹山县市场监管局 章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