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堵河深处有桃源
发布时间: 2025-05-07 15:06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卢波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一处秘境,这里就是专家考证的《桃花源记》原型地。作为竹山人,我对这片千年传说中的“桃花源”既感到自豪,又因未曾亲自踏访而深感遗憾。

五一假日,阳光正好,仿佛在邀约这趟期待已久的旅程。我和朋友从县城出发,向着堵河源头奔去,内心的期待得以释然。满眼葱绿,蝉鸣阵阵,车如游龙,在崇山峻岭间盘旋。

过松树岭电站,车行谷底,峡谷夹着溪流卷起团团白雪,顷刻间消失在两岸青铜巨阙的缝隙间。忽然有人提醒,“上桃源到了!”我们换上蹚水鞋,带着竹棍,顺流而下,与武陵峡的亲密接触就此开始。

初夏的河水,凉而不寒,在脚步的迈动中轻抚肌肤。浅流澄澈透明,鱼虾空游无所依,细碎的阳光钻入水底,与砂石和青苔嬉戏。一湾湾的小潭不期而遇,温润如琉璃,平静似少女,水底隐约可见,淡淡的神秘感似有若无。红的、黄的、绿的树叶,从崖壁上跌入水面,增添了一丝丝趣味。行走间,几次偶遇千吨巨石堵住峡口,水流从巨石下方的缝隙钻出。不禁惊疑夸娥氏二子曾经云游于此,随手遗落了巨石。

水流一路前行,遇洼成潭,遇石拍雪,遇崖飞泻,在亿万年的流淌中凿穿八百里阻隔,以堵河之名汇入汉江。《道德经》写道,“天下莫柔弱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这条古称武陵河的汉江最大支流,以水止戈,书写了堵河文明的宏大史诗。

聆听流水潺潺,抬眼一线天光,夹岸绝壁或如斧削直插云端,或如醉汉倾倒而来,或如情侣正欲相拥。三五个人并排行走在峡谷中,显得很是拥挤。地质学显示,这里是八亿年前青峰断裂带的核心区域,地壳的剧烈碰撞将古老的沉积岩抬升为千米绝壁,经过堵河亿万年的冲刷,形成了30多公里长的“地球裂缝”。行走其间,恍若穿行于时光的隧道中。随处可见蜿蜒的藤蔓在密林中肆意缠绕,苍老的树根在崖壁上石破天惊,鸟鸣声此起彼伏,处处张扬着生命的倔强和豪放。

忽然,夹岸豁然开朗,平缓的山坡上,漏出青瓦小屋的一角,我们赶紧上岸。林荫下隐没着一段段整齐的石岸,一大片野桃树挂满了毛茸茸的绿宝宝,一群肥大的鸡在草地里追逐奔跑,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废弃的烧炭窑洞和烧瓦窑洞隐藏在小路旁,用竹棍撩开洞口荒草,残存的烟熏色依稀可见,挥汗如雨的烧窑工人仿佛就在眼前。不经意间,耳边回响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偶遇当地村民,说这里叫后湾,也叫下桃源。曾经住着几十户人家,因交通不便,后来都搬迁出去了。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办起了农家乐。“老王人家”的大招牌挂在门头,屋内游客喧哗,房顶炊烟袅袅,桃源往事随着野菜佳肴端上了桌。

稍作休息,我们前往码头乘游船继续顺流而下。两岸绝壁依然窄窄的袭来,游船撕开了峡谷隧道,山风呼啸而过。四面环水的天柱峰好似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矗立于峡谷中央,迎着游船扑面而来。一对鸳鸯悠然戏水,几枝桃花盛开山崖……同船的陕西、河南等地游客无不惊叹不虚此行。

夕阳西下,离船上岸。我们在依依不舍中赶往县城的桃花源街区,众多的游客在这里品竹山美食,看文艺演出,赏堵河夜景。归途中,朋友介绍说,武陵峡桃花源景区今天接待外地游客1000余人。原来,真正的“桃花源”从来都不是梦幻之境。它藏在堵河深处的山水中,藏在“老王人家”的烟火中,藏在桃花源街区的喧闹中,也藏在众多游客的惊叹和笑声中。

武陵真迹何处寻,堵河深处有桃源。这片土地,用山水的灵韵、岁月的沉淀、生活的热气,为每一个追寻理想的人,写下了最动人的答案。(竹山县委宣传部朱友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