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问沧浪
作者:华元国
又是人间四月天,政协办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走出家宅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领略一隅乡村振兴的沧桑蝶变,放飞身心于大自然的怀抱一涤沉沉暮气,唤醒蛰伏灵魂深处的纠纠雄风。
考斯特巴士从竹山县城出发,沿粼粼堵河顺流而下,约三十公里区间内,堵河四桥、钦峪河大桥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热闹景象,与已通行的对峙河大桥,携手并肩打通北星河流域“神经末梢”与十竹路“动脉”间的联系,为新一轮乡村振兴展现出壮阔前景。
停车对峙河口,凝视对岸古老的废弃码头,叹息边远深山村民过往出行之艰难,不由得心生感慨。这时耳边响起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诵读声,现任楼台乡党委书记刘斌雄心勃勃地画出蓝图:“抢抓交通改善契机,以清洁亲水亮丽繁荣的集镇改造为龙头,以贯通至沧浪山的乡村公路为骨架,文旅融合,产经支撑,再造新沧浪。”我们沉寂的心也泛起道道涟漪。
我问:“沧浪之水,在斯?”《沧浪歌》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带的民歌,孔子、孟子都提到过它,又称《孺子歌》,再现于屈原《楚辞·渔夫》。汉江师范学院教授喻斌,曾写过论文《孔子游沧浪》,引《水经注》“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叫沧浪洲。水到这里形成停滞深寂的状况,显出碧绿鲜洁的景色,为汉水名胜之第一。”另据《天顺襄阳郡志》卷一记载:“沧浪水在(均)州北四十里,俗传即楚屈原遇渔夫歌沧浪处。”古时汉江湖北郧阳段称沧浪水(今丹江口一带),也指青蒼色水貌。孔子适楚,在此听渔民唱沧浪歌。堵水、丹水皆入汉江,一脉所源,此沧浪,彼沧浪,已不重要,《沧浪歌》蕴藉的哲学精神诗意表达,自然美景色彩呈现,文人理想物理载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风骨,才是我们要传承弘扬的真谛。
沿对峙河溯流而上,巴士如轻舟泛于盎然绿湖,清凉入肤,快意恬淡。夹岸那久违的香花刺一路迎送,一蓬蓬青翠的流苏,串起簇簇白花,明媚耀眼,浓香醉心。溪间时见清泉石上流,偶遇绿水绕怪石,幽深处有蕨苔初出拳,麻鸭戏清波。几声鸡鸣犬吠猪哼唧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午,我们到了沧浪山主峰下老庙遗址。奇峻连峰如苍龙腾飞,岩上树木也展现出凛然风骨。庙基前是一方长形平地,四周凸起,如一叶扁舟静卧幽幽青山。庙体虽已是断垣残壁,但其高耸洞门和三进规模,可以窥见曾经繁华鼎盛一斑。
我问:“滄浪山名,是耶?”随行的原政协副主席王宝贵曾在此乡任职六年,他说:“据传,几百上千年前,真武祖师巡空选择修身之处,见此地具苍龙之势,便落下细看,不料此山不堪其重,微微一晃,祖师打了一个趔趄,遂得名跄踉山。后受古文化浸润,更名沧浪山。此地曾发生过兵匪屯聚暴动,山下的村庄取名安平,以护百姓康宁。”我仔细察看仅存的碑文,见老庙门洞匾额书有“蒼龍老廟”四个大字,“船仓”旁一处岩洞里葬有一墓,是一位王姓人葬于清道光二十年,墓联清晰可辨:“船合苍龙山,仓依白虎松。”故疑此地古名“苍龙山”是也。
返程,我们参观了安平村新农村示范,金坪村烟叶产业基地,集镇升级改造等现场,大家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华元国,竹山县政协退休干部。
朗读者:
李丹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