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在秦巴山脉深处、堵河之畔,十堰市科技特派员黄志成怀揣茶梦,十年如一日,用坚守与创新诠释使命担当。他以茶为媒,科技为笔,在竹山大地上绘就“绿叶”变“金叶”、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动人画卷,成为乡村振兴乐章中的嘹亮音符。
破土:匠心育“芯”,让一片叶子“涅槃重生”
2014年,初到竹山的黄志成,面对茶园效益低迷、育苗成活率低的困境,决心以科技破局。他锚定无性繁殖与遗传育种方向,白天躬身试验田,夜晚挑灯钻研。十年磨一剑,15项专利申请(9项已获证)、入选省级论文集的《茶树轻基质穴盘扦插工厂化育苗技术》,凝结着他的心血。最璀璨的成果,是他与团队选育的本土良种“竹山黑大叶”,成功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证书,为竹山茶产业注入强劲“芯”动力。
十年磨一剑。无数次试验的失败与成功的积累,凝结成15项专利技术的申请(9项已获证),凝结成入选省级研讨会论文集的《茶树轻基质穴盘扦插工厂化育苗技术》。最璀璨的果实,莫过于他与团队倾注心血选育的竹山本土瑰宝——“竹山黑大叶”,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证书!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竹山茶产业“芯”脏的强劲跳动。
他创立竹山县宜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引进26个国家良种,潜心研究。研发的轻基质穴盘苗与重基质袋装苗,年育苗量达2000万株,远销多省。“一片叶子长成一棵树”的梦想,在科技的沃土上破土而出,根深叶茂。
抽枝:模式焕“新”,让一条产业链“枝繁叶茂”
2021年的一次培训,让黄志成看到了更深层的问题:老旧茶园成本高、效率低,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种好苗只是起点,更要建好园、兴好业!”他与竹山县农业局专家熊飞将多年实践与前沿成果熔铸成《秦巴山区高效无性系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2019年出版),成为区域产业“宝典”,技术落地竹山,示范推广,点燃了变革的星火。
他颠覆传统,创新推出“规划+技术+茶苗”三位一体的捆绑式服务模式。从茶园选址、建设到加工厂布局、品牌策划,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茶苗落地,技术员全程跟踪,显著提升成活率,缩短丰园期。“卖一株苗,教会一位农户”,科技火种精准传递田间。
为支撑新模式,他打造专业服务队,引入机械化管护,年托管茶园能力数万亩。构建“市场+公司+基地+合作社”联动模式,凝聚力量,提升效益,拓宽就业与销路。2020年起,已累计带动农户1500户,其中帮扶数百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小小叶子,带富一方”的愿景,结出累累硕果。
成荫:薪火传“心”,让一方茶农“技行天下”
黄志成深知,产业要长久兴旺,人才是关键。2023年,他取得省级讲师资质,推动成立十堰市首家由农业企业承担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茶农200余人,首次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等级鉴定并颁发全国通用证书,点亮茶农职业化之路。
2024年,他组织全县中级茶艺师培训,填补了竹山茶文化专业人才空白。他积极推广现代加工技术,参与制定制作规范,举办省级生产技术现场会,让前沿技术惠及万千茶农。
十年耕耘,荣誉见证:从竹山县优秀拔尖人才、特聘农技员、市级科技特派员、十堰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到2024年荣膺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四重身份,一颗初心。黄志成,这位以科技为犁、心血浇灌的“点茶人”,始终扎根泥土,潜心钻研,无私回馈,继续在竹山茶香飘华夏的征程上砥砺前行,续写华章。(黄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