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盛夏时节,柳林乡财政所责任菜园内一片生机盎然。辣椒红似火、茄子紫如玉、黄瓜翠欲滴,干部职工们穿梭其间,熟练采摘应季蔬菜,欢声笑语中洋溢着劳动的喜悦。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通过“零经费投入+全员劳动”的创新模式,不仅成为小食堂的“绿色菜篮子”,更成为弘扬劳动精神的鲜活样本,为整治违规吃喝、深化作风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
从“舌尖浪费”到“颗粒归仓”:小菜园里的节约辩证法
县财政局将全县部分乡镇财政所的闲置土地改造为“职工小菜园”。干部职工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翻土播种、育苗管护,从“伸手要菜”转变为“动手种菜”。通过科学轮作,大棚内小白菜、黄瓜、辣椒等蔬菜四季不断,直接供应财政所食堂,每年节约采购经费近2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现摘蔬菜的新鲜口感让干部职工感叹“劳动创造美味”,食堂就餐率提升40%,餐厨垃圾减少60%,真正实现了“光盘行动”从口号到行动的转变。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小菜园里的作风淬炼场
菜园不仅是节约实践的载体,更是作风建设的“试验田”。老同志带头挥锄松土,青年干部虚心向前辈请教种植技术,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打破干群壁垒形成“劳动共同体”。在种植过程中,干部职工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将这种珍惜资源的意识转化为工作中的精打细算——办公耗材循环利用、差旅费用严格管控等节约举措蔚然成风。
从“示范窗口”到“长效机制”:小菜园里的治理大文章
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廉政教育深度融合,竹山乡镇财政所探索出“三抓三促”机制:抓源头管控促节约:建立“菜园—食堂—餐桌”全链条闭环管理,从田间到舌尖杜绝浪费,为整治违规吃喝提供“前端治理”方案;抓作风浸润促廉洁:将菜园劳动纳入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开展“田间廉政党课”,引导干部从“种菜守纪律”做起,筑牢“由风及腐”防火墙;抓制度创新促长效:共同约定“食堂节约管理办法”,将节约成效与评优评先挂钩,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如今的竹山乡镇财政所,“职工小菜园”已升级为集绿色供应、劳动教育、廉政示范于一体的“三合一”阵地。
下一步,县财政系统将持续深化“小菜园+”模式,推动作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打造清廉、高效、节约的基层治理样板贡献更多“竹山财政经验”。(郝琦 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