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榛子乡。图片来源:宜昌三峡融媒
眼下
暑热正浓
一些城市气温逼近40℃
不少网友调侃“热得只差一把孜然”
“去哪儿避暑”成为人们面前的选择题
宜昌“山高水长”带来独特的“清凉禀赋”。每年,兴山县榛子乡、夷陵区樟村坪镇、长阳火烧坪、秭归芝兰谷等高山避暑胜地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但对比省内、国内的避暑目的地城市,宜昌的“凉资源”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做大、做活“避暑经济”,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研。
1
天赐“凉”机
宜昌“避暑氧吧”引客来
当宜昌城区正在经受38℃高温炙烤时,100多公里外的兴山县榛子乡却是凉意浓浓,25℃的气温加上丰富的负氧离子吸引了不少游客。
7月2日,兴山县榛子乡板庙村老院子民宿内,湖南岳阳游客张艳红正在练太极。她已在此旅居一个月。
兴山县榛子乡吸引外地游客前来避暑。 记者 杨春艳 摄
“空气好,不闷热,适合修身养性,住得都不想走了。”56岁的张艳红是资深太极拳爱好者,一次在抖音直播间看到老院子民宿招收太极班学员,视频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极具吸引力,爱好清净的她便报名到此旅居。
民宿主理人王江霞告诉记者,目前,第一期暑期夏令营已招收18名武术班学员,10间客房被预定一空,她正在直播间招收8月份的学员。
高温带来“避暑经济”,紧邻板庙村的昭君原野避暑康养房也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在这里享受着“候鸟式”的避暑生活。
农家乐负责人张立在蔬菜基地采摘黄瓜招待游客。 记者 杨春艳 摄
兴山县榛子乡为何受青睐?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区
榛子乡平均海拔1300米
夏季平均气温仅23℃
森林覆盖率92%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00%
在避暑康养段位上
清凉榛子“C位出道”
来自榛子乡政府数据显示
该乡全年接待游客24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
百里荒。图片来源:宜昌三峡融媒
而在宜昌,像榛子乡这样自带“天然空调”的地方还有不少,百里荒、火烧坪、西塞国、独岭、芝兰谷、樟村坪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凉都”多点开花,我市正将这份“天赐凉机”逐步转化为经济动能
2
“凉”中不足
“凉资源IP”未成气候
当游客在贵州六盘水畅享夏日清凉,在吉林长白山感受“22℃的清风”,清凉已成为高海拔地区的标配,对标其他城市,宜昌的壁垒和优势何在?
三峡西塞国度假旅游区。图片来源: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放眼湖北,宜昌的避暑资源并不差。”曾在苏马荡做过多年的旅游地产,现任昭君原野营销总监的黎敏敏说,宜昌大多数康养小镇的海拔在1200米至1500米之间,这个海拔区间的高山平原非常适宜发展康养产业,若海拔超过了1500米,每年雨雾冰雪天气达到了200多天,湿气较重,居住周期较短。若海拔低于1200米,气候条件不够优越。与周边的避暑城市相比,宜昌在交通设施、旅游服务配套、地理位置和发展环境上优势显著,如果做好宣传引导,未来正是起势的时候。
南津关大峡谷。图片来源: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虽然宜昌各个“凉资源”突出的县市区都在发展避暑产业,但当提到避暑旅游目的地时,人们想到的多是长春、贵阳、六盘水、利川、西宁等,对于宜昌知之甚少。
芝兰谷风景区。图片来源: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景观之上是生活,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避暑度假需求空间很大,但我们要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阚如良指出,近年来宜昌康养土地供给不足,错过了旅游地产发展的最佳风口。在地产行业放缓的当下,许多地方仍靠卖房子发展避暑产业,而宜昌的发展思路需要转变,应提供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罗庆学
宜昌的避暑小镇虽与苏马荡资源禀赋相近,但发展差距较大,“有资源却走不出去” 的关键在于缺乏典型IP,避暑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限。
3
“凉”中有机
从“卖风景”向“卖生活”转变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高温天气,夏季清凉舒适的气候条件成为稀缺旅游资源。面对这一发展风向,宜昌的阵阵“凉风” 何时能席卷全国、吸引世界目光?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阚如良
要从“卖风景”向“卖生活”转变,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融入城市户外运动、当地文化体验等,凸显避暑休闲度假胜地的优势,进一步培育避暑旅游市场消费偏好,让游客觉得“来得值得、一来再来”。只有打造“不可替代”的避暑体验,才能在“清凉经济”竞争中兼顾热度与深度,实现长远发展。同时,市场主体也要转变思路、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康养社区,可借鉴海南旅游地产反季节整租模式,让康养地产在闲置的秋冬季也能创造价值。
“‘凉资源’对城市品牌建设有驱动效应。”罗庆学说,除了做好避暑相关的资源配套服务,更要打造清凉品牌。三峡是世界级品牌,要充分利用三峡文化,将清凉资源与三峡品牌嫁接,形成强大吸引力,让清凉资源伴随三峡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级的“凉资源”。
兴山县榛子乡。图片来源:宜昌三峡融媒
他还表示,不能单打独斗,要与三峡IP组合、配套宣传,既增强游客期待感,又通过差异化内容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借助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效应,让“藏在深闺”的“凉资源”成为国际国内游客的避暑胜地,让人们知道宜昌不仅是“来电”的城市,更是一座凉风习习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