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为深化科技领域投融资改革,充分开发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的信用空间,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引导银行机构应用评价结果分层分类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帮助广大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其自身拥有的知识价值尽快获得“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2025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印发《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鄂科技规〔2025〕3号)。《实施办法》按照“政银合作、上下联动、风险分担、企业受益”的原则,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内容:
锚定知识价值:围绕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研发活动、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牌等7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按A-E级分级授信(A级1000万元至E级100万元),提供“全线上、纯信用、优利率”贷款。
覆盖全部科技企业:将符合国家统计局五类科技产业分类标准企业,将全省28.5万家符合标准的科技型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实现政策支持零门槛。
数智化赋能服务:依托“智慧大脑”平台实现评价、放贷、风险补偿全流程线上办理,简化环节提效。
风险共担机制:省市财政1:1共建风险补偿资金池,对本金损失定比补偿(不良率上限5%警示、8%熔断),叠加财政贴息支持。
全省协同推进:面向所有银行开放,17个市州同步实施,构建省市联动、金融主推的工作体系。
二、竹山县推进落实情况
1.企业评级呈“低多高少”特征。竹山县在湖北省“科创大脑”参与评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589家,评级呈现“低评级占比高、高评级占比低”的特点。其中,A级企业占比3.2%、B级占比8.8%,两类高评级企业合计仅占12%;C级(29.3%)、D级(30.5%)、E级(28%)等低评级企业占比达87.8%,反映出我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信用评级水平有待提升。
2.贷款发放呈现“两极分化”。截至6月30日,7家金融机构共为39家企业发放贷款63笔、金额1.537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发放贷款38笔6073万元;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发放贷款10笔2600万元;农商银行发放贷款1笔200万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分行发放贷款4笔1680万元;交通银行发放贷款4笔2900万元;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发放贷款1笔1200万元;湖北银行发放贷款1笔300万元;建设银行发放贷款4笔424万元。一是从结构看:评级差异显著:A级企业获贷4181万元,占比42.1%;B级企业获贷8079万元,占比32.7%;C级、D级企业获贷占比不足10%,E级企业未获贷,高评级企业成为贷款主要受益群体。二是机构参与不均:工商银行发放38笔6073万元,笔数和金额占比分别达60.3%、39.5%,居各机构首位;而其他银行业务投入力度差异明显。
3.后续需求存在“转化梗阻”。通过点对点摸排,16家科技型企业拟申请贷款7350万元,具体呈现“三多三少”特征:已提交申请的仅2家(950万元),计划申请的4家(1000万元),占比偏低;有需求未提交的6家(4800万元)、观望待申请的1家(600万元),合计占比超60%;多次申请未获批的4家,反映出部分企业面临实际申请障碍。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评级与融资绑定过紧,低评级企业“融资无路”。高评级(A、B级)企业虽仅占总数12%,却获得74.8%的贷款额度。而占比超85%的C级及以下企业获贷不足6%,E级企业完全被排除在外。信用评级对融资资格的“硬约束”过强,导致多数科技型企业难以通过该渠道获得资金,与政策初衷存在偏差。
2.政策覆盖范围偏窄,多数企业“望贷兴叹”。589家参与评级企业中,仅39家获得贷款,覆盖率约6.62%,意味着超93%的企业尚未通过该政策获得支持。多数企业因信息不对称错失机会,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
3.金融机构协同不足,服务能力“强弱不均”。不同银行对“知识价值信用贷”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差异较大。工商银行凭借网点布局、业务倾斜等优势成为主力,而部分银行有参与,反映出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本地资源配置与政策要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协同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申请环节梗阻较多,需求供给“供需错位”。拟申请贷款的16家企业中,超半数因“流程复杂”“担心获批难”等原因犹豫观望;部分企业反映,银行仍存在“明为信用贷、实为抵押贷”的现象,强制要求提供担保,与政策特性不符;4家企业多次申请未获批但未明确原因,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中梗阻”。
四、工作建议
1.“梯度培育”提评级。针对C、D级企业开展“评级提升专项行动”,组织金融专家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财务规范等评级要素,逐步提高评级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风控模型,对有技术潜力但评级较低的企业,探索“信用+订单+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融资模式,适度放宽贷款门槛,让E级企业获得梯度培育机会。
2.“全域覆盖”扩惠及。开展惠企政策宣讲进企业,通过政企对接会、短视频解读、专员上门等方式,向589家评级企业全覆盖宣讲政策要点、申请流程及成功案例,消除信息壁垒。积极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分层分类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与“银行服务清单”双向对接机制,对未获贷企业逐户分析原因,针对性解决材料准备、资质优化等问题,力争全年落实“知识价值信用贷”企业融资5亿元以上。
3.“多元协同”聚合力。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明确各银行在“知识价值信用贷”业务中的目标任务,对投放规模大、服务效率高的机构给予激励。引导农商行、湖北银行等本地法人机构发挥地缘优势,加大对县域中小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业务占比。
4.“流程再造”优服务。成立“贷款申请服务专班”,为拟申请企业提供材料预审、流程指导、问题协调等“一站式”服务,重点解决“有需求未提交”“观望待申请”问题。针对多次申请未获批企业,组织银企面对面沟通,明确未通过原因并协助整改;督促银行严格落实“信用贷”要求,严禁强制附加抵押担保条件,对违规行为建立通报机制。(竹山县科技和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彩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