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胜镇八道关村的蜿蜒山路上,75岁的陈道福像一棵常青的青松,用布满老茧的双脚,在五十余年间丈量出一条特殊的路。这条路不仅是往返村委会的13公里行程,更是一条穿越岁月、连接一代人的家风传承之路。
笔墨为训,堂屋里的精神密码。斑驳的土墙是陈家最忠实的记录者。穿军装的青年英姿勃发地书写“百善孝先福最胜”的书法作品。笔锋里藏着军人的刚毅与文人的清雅,这是陈道福亲手写下的家训,如同堂屋墙上工整抄写的《百孝经》,字字句句都是对晚辈的叮咛。“写字要横平竖直,做人更要光明磊落。”陈道福常对子女说,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让“孝”与“诚”的种子在子女心中深深扎根。
步履为范,十三公里的言传身教。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陈道福总会踩着晨露出发,从家到主路2公里,从主路到村委会4.5公里,往返13公里的山路,他一走就是半个世纪。“当年红军长征二万五,我这算啥?”朴实的话语里,是共产党人的赤诚。这种坚守,成为子女最生动的教材。每年陈道福生日前夕,无论身在何处,陈家子女都会准时出现,正如儿子所说:“父亲用脚走出的路,教会我们什么是‘说到做到’。”
薪火相传,平凡中的伟大力量。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服务乡邻的村干部,再到深耕土地的农民,陈道福的身份在变,但那颗向党的红心从未改变。当被问起为何如此坚持,陈道福总会指着墙上的军装照片:“入党时宣过誓,就要守一辈子。”这句话,成了陈家子女严格遵守的人生准则。在这片秦巴山区的土地上,陈道福用一生证明:最好的家风,不在华丽的辞藻里,而在踏遍山路的脚印中;最动人的传承,不在刻意的教导中,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这股从平凡中生长出的力量,正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的山路上,续写属于自己的传承故事。(伍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