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7月30日,在竹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患者张大爷在康复散步时不禁驻足,深深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芬与淡淡药香:“这哪里像医院,分明是座精心雕琢的花园!”此刻,这座医院正悄然重塑着人们对医疗环境的刻板印象——它不仅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更以满园绿意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成为山区一座独特的花园式健康绿洲。
近几年来,该院精心编织绿色网络,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盎然生机。院内绿化率直线跃升,精心布局的乔木如香樟、桂花等,灌木如月季、栀子花等,以及覆盖地面的葱翠草坪,共同织就了层次丰富、四季常青的生态画卷。医院更在空间利用上匠心独运,巧妙点缀着形态各异的花坛、蜿蜒静谧的林荫步道,以及点缀在楼宇之间、阳光满溢的休憩庭院。该院负责人在阐释医院发展理念时强调:“我们笃信环境亦是良药。打造花园式医院,正是期望为患者与医护人员营造一个可以深呼吸、能放松心灵的疗愈空间,让治愈在自然中悄然发生。”
医院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将中医药文化的灵魂深深植入了这片绿色肌理。院区核心地带,“百草园”如明珠般镶嵌其中。这里精心培植着百日菊、金银花、艾草等多种常用中草药,每株药草旁都配有清晰标识牌,详尽介绍其药性功效及文化故事。当医护人员引领患者漫步园中,指尖拂过药草枝叶,口中讲述着本草智慧,那些古老药方瞬间变得鲜活可触,遥远的医理也悄然化为亲近的生活常识。
此外,医院还巧妙地利用廊道空间,打造了一条“中医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展示着“神农尝百草”“杏林春暖”等经典典故,系统介绍针灸推拿、节气养生等中医智慧,感受传统医学“治未病”的博大精深。一位常来散步的慢性病患者感慨道:“在这里散步,再闻着草药香,感觉身体里郁积的闷气都一点点散开了。”
环境与文化的双重滋养,正在转化为可感的疗愈力量。研究表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与疼痛感,提升就医依从性。而中医药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普及了健康知识,更增强了患者对中医诊疗的信任与认同。医院花园式的环境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极大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幸福感与归属感,为稳定山区医疗队伍注入了情感力量。
如今,竹山县第二人民医院“花园医院”的美誉不胫而走,吸引了众多兄弟单位前来考察交流。其融合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实践,成为县域公立医院创新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正如一位患者家属所言:“以前想到医院心头就沉甸甸的,这里却连空气都像能治病。看到家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康复,我们安心多了。”
据悉,竹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宝丰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1年8月,2018年7月被市卫健委正式确定为二级医疗机构,机构第一名称为“竹山县第二人民医院”,编制床位数由99张增加至200张,保留“宝丰镇中心卫生院”作为第二名称。新院区位于宝丰镇一级路旁,整体迁建项目占地面积64亩,总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0056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43亿元。建设项目包括一栋3层门诊医技楼、一栋4层综合楼、一栋12层住院楼、一栋2层后勤楼及污水处理站、氧气汇流间等配套工程。该项目于2020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4月底投入使用。
2025年1月,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正式确定竹山县第二人民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成为全市首家晋升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的乡镇医疗机构。新院区建成启用,医疗服务辐射至周边多个乡镇近20万群众,是全县乃至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乡镇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256张,年门(急)诊疗人次可达15万以上,出院病人可达1.2万人次。为广大病患创造了更加舒适、安全、便捷、先进的就医环境,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朱本双 朱旭江 沈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