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在鄂西北山区,一场关乎5.6万名学子心灵健康的守护行动正悄然展开。竹山县创新构建制度筑基、阵地提能、防治固本、宣教赋能、协同聚力“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连续两年实现心理问题安全事件“零发生”,探索出县域心理健康教育的“竹山样本”。
制度筑基:织就三级防护网
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心理健康专班,首创“54工作法”破解五育失衡难题。通过县级统筹-乡镇落实-学校落地三级责任链,17个乡镇“蓝之队”实现全域覆盖。配套建设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形成筛查-预警-干预-转介闭环管理,相关指标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
阵地提能:打造专业守护圈
各学校累计投入400万元实现56所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沙盘游戏、音乐放松等专业设备全覆盖。建立“专职+兼职+志愿”三支队伍,现有持证教师56人,90名志愿者团队常态化巡校。创新实施500元专业奖补政策,全年开展专项培训2000余人次,实现全员懂心育、骨干会干预。
防治结合:构建全周期屏障
2025年春季筛查4.8万名学生,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实施分级干预,对特殊学生实施一生一策。联动十堰太和医院等机构组建“爱心帮扶小组”,开通医教转介绿色通道。同步推进快乐成长工程,通过每日2小时体育活动、艺术展演等活动为孩子减压。
宣教融合:浸润成长每一步
每周1节生命安全课+每两周1节心理课成为标配,年开展专家讲座340场。创新校园心理剧、国旗下讲话等载体,2025年共评选优秀心理案例96篇。专职心理教师年服务超万人次,“心灵润养”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协同联动绘就最大同心圆
56所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2次家庭教育指导“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架起家校连心桥。卫健、妇联等多部门联动,县长带头包保困境儿童“爱心妈妈”行动惠及特殊群体。关工委通过“童心托举”项目整合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构建四维支持网络。
从辅导室的温馨灯光到“快乐成长”的欢声笑语,竹山用“五位一体”体系诠释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内涵。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长效机制,让每颗童心都能沐浴阳光、自由生长。(贾艳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