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有认识这位奶奶的吗?她在急诊科,交流不太好,像是走失了……”7月31日下午,竹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张博在护理微信群中发出的一条求助信息并上传的老人照片,瞬间牵动起医护们的心。
原来,这位老人独自来到急诊科,一直在走道里转悠。张博上前询问老人有啥事时,老人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清晰表达信息。在看到老人手腕上没有住院患者信息的腕带后,张博初步判定应该不是医院的住院患者,可能是老人迷路了。张博一边轻声安抚,稳住老人情绪,一边试着在微信群里发条寻人信息。
消息刚发出,重症医学科石慧芳立刻回复:“这是我家楼下的奶奶!住上庸城13号楼,我熟悉!”她一边嘱咐急诊科的同事看好老人,一边快步前往楼下邻居家,敲门联系家属。
没一会儿,家属匆匆赶到,握着急诊科张博的手连声道谢,感谢好邻居石慧芳和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张博笑着说“不用客气,这是举手之劳的事儿”,可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却是竹山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体现。其实,这不是老人第一次走失。此前老人就因记性差,也曾“逛”到竹山县人民医院,同样是家住上庸城小区的重症医学科郭睿看到后联系上老人的家属。
这次,为了防止老人今后再次来到医院“转悠”忘记回家,张博还特意让老人的家属留下联系方式:“以后再遇到,咱们第一时间能联系上,不能让老人在外出意外。”
从发现老人、群内联动,到上门寻人、留存信息,每一步都透露出竹山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不仅治病救人,哪怕是走失这样的“分外事”,也当成自己的事去办。
护理微信群里,满屏的点赞是认可,更是竹山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凝聚力的体现。这场接力,没有惊天动地,却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温度。(范学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