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建军节了,作为曾在军营生活过的人来说,是最易触动人心的日子。1990年,我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走进了绿色的军营。时光荏苒,那段在连队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至今难忘。在那里,曾留下了我的青春、汗水、成长、友情。那一年,我18岁……
入伍起程前的一天,全家人都没了往日的活跃,父母为我准备了一桌子菜肴,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席间,我问一位曾当过兵的邻居:“当兵是种什么滋味啊?”,他笑了一下,说:“就像这些菜一样,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父亲听了,顺手夹了一个鸡腿放在我碗里,让我多吃点,安心到部队。在我的记忆里,这是父亲第一次和我有这么亲近的举动,我愣了一下,喉咙一下子哽咽了……
在班车上,我与接兵的刘营长进行了交流,他介绍说,到部队有三个月的集训,集训地在襄阳。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外面是什么样,那个时候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到了襄阳城,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多了,当时心情格外激动,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集合、向右看齐……”在一阵急促的口令中,我们又被接上一辆军用卡车,大家透过蓬布间的缝隙往外看,外面漆黑一片,车启动后拐了几个大弯,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已经到了市区外,颠簸间我们迷迷糊糊地就进了军营,这就是我们集训的教导大队。“集合,分连分班!”刚下军车,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就听到了又一阵紧促的哨声。我被安排到一连二排六班,班长把我带到一个很大很敞亮的房间,里面已经有十几个人住上了。班长说这就是我们的宿舍,还没回过神来,班长喊:“快把背包放下来,不要影响别人休息,跟我去搬木板铺床睡觉,天亮起床学叠被子。”当兵第一天,我们就在叠被子中度过。
随后的日子里,没有感觉到村里老兵说的甜味,苦辣咸酸的味道倒是越来越重了。苦在每天天不亮就被起床号唤起出操,还有被冻麻的双脚在雪地里踢正步;辣在练兵场上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但还因一个动作没有做好挨班长批评;咸在每次的拉练、五公里越野和练兵场上训练时被汗水一次次浸透又捂干的军衣;酸在我们想念家人时那倍受煎熬、眼泪流出的分分秒秒。就这样,新兵连三个月集中营式的训练生活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并主动接纳了这样的生活。早晨不等军号响就早早起来准备早操,队列时口号响亮、步调一致、铿锵有力,各项训练、勤务、学习都勇争前茅。班、排长的脸上总挂着微笑,我开始体验到老兵说的甜滋味了。
下老连队,我分配在勤务连,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队列、体能、战术、射击、投弹、刺杀、紧急集合等,体能训练排第一,五公里越野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半夜两点多搞紧急集合,连长说我们必须在两个小时内跑到市中心,我当时真激动呀,跑了两个小时都没有觉得累,可是任凭怎么跑也跑不出一块块麦田、一片片树林、一条条山路,等连长喊停时我们才知道他是反着城里方向指挥的,我们竟然一口气跑到了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庄里。尽管虚拟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但我们都很佩服他的指挥艺术,让我们真正检验了一次军事素质。
人们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能让人脱胎换骨。不仅如此,我感觉部队还是一个舞台,锻炼人、改变人,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绽放自己。业余时间我喜欢读读书,写点小文章,看到部队和战友们每天新鲜的、感人的事情我就会随笔记下,编写发在《基地生活》《解放军报》等军队报刊上,也很快都发表了,后来我所在的部队办起了《仓库战略之声》小报,我自然也成为了采编骨干,首长和战友们都交口称赞,也成了临近部队眼里的“文武全才”之人。
1991年,经部队推荐,我参加了全军统一考试,军事科目考核、文化科目考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都过了关,后来由于军龄不到等原因没有收到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很有些失望,后来的当兵生活里再也没有参加过考试。在部队任过通讯员、文书、班长等职,当兵为我后来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花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是啊,35年前,我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了部队。如今又到了军人的节日,祝愿我的战友们节日快乐!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歌: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懊悔…… (曾章题 作者单位:竹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