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8月13日,竹坪乡沈家营村十几名茶农正在茶园拔草。笔者在竹坪乡沿途看到,一望无际的茶树,在几场秋雨的滋润中,抽出了鲜嫩的枝条,在秋阳中显得娇嫩如滴,生机盎然。
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间,竹坪乡宛如一颗隐匿在云雾中的明珠,这里山清水秀,生态宜人,是茶叶生长的绝佳之地。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将茶园管护作为推动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该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山云雾常年缭绕,土壤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滋养。全乡茶园面积现已达到3万余亩,茶叶种植覆盖了17个村,真正实现了“村村有茶园、户户有茶地、人人会采茶”。为提升茶园的产量和品质,该乡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广无性繁殖技术,让茶树的优良基因得以精准传承。如今,无性系茶园已成为竹坪乡茶叶产业的重要支柱,茶树成活率高、投产周期短、茶叶品质优,让茶农们切实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在茶园管护过程中,该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模式。茶农们严格遵循有机农业的标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是采用人工除草、天然施肥的方式,呵护着每一株茶树的生长。同时,该乡还在茶园里套种了拐枣、李树、樱花等经济作物和花卉,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茶叶与其他作物的双丰收。这种套种模式,既为茶树提供了天然的遮阳和养分,又让茶园四季有景,花香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促进了茶旅融合发展。
为了提高茶园管护效率,降低茶农的劳动强度,该乡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茶叶除草机、采茶机、茶园轨道运输机、修剪机、剪边机等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机械在茶园里大显身手,让茶农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机械化的普及,不仅提高了采茶效率,还让夏秋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每亩茶园增收可达两三千元,成为茶农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在推动茶园管护的同时,该乡还注重茶产业的全链条发展。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运作。竹山县楚茗源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省级龙头企业,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公司开发的绿茶、红茶、抹茶等一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韩等国家和地区,让竹坪乡的茶香飘向了世界。
如今,走进竹坪乡,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一垄垄茶树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茶农们在茶园里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统计,全乡有3600余农户近14,000人参与茶叶采收、制茶与经营,人均增收数千元。茶园,已成为竹坪乡百姓的“绿色银行”;茶叶,已成为竹坪乡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展望未来,竹坪乡将继续以管护为核心,不断提升茶叶品质,拓展茶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推动茶旅深度融合等举措,让竹坪乡的茶产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让这片绿色的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让更多的百姓在茶香四溢中走上富裕之路。(张云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