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本以为这事要伤和气,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开了疙瘩!”8月19日,官渡镇某村村民柯某签完调解协议后,长舒一口气,紧握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这起困扰他的漆树被误割纠纷,在官渡司法所联合法庭、村委会的合力介入下,深入山林找“症结”、围坐一桌化“干戈”,仅用短短时间就促成了双方握手言和,解开了双方的“心头结”。
前不久,柯某发现自家精心照料的几棵漆树树体被割伤,严重影响了后期产漆价值,这可是他的重要经济来源。很快,他找到了原因——同村村民黄某在作业时,因对林地边界辨认不清,误割了柯某的漆树。双方就赔偿问题协商多次无果,矛盾渐深,柯某只得求助村委会。
官渡司法所联合镇人民法庭、村委会迅速组成调解小组,直奔纠纷现场——深山老林,调解员们仔细踏勘林区,重点查看被误割漆树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耐心倾听双方陈述,摸清了纠纷根源。掌握一手情况后,调解小组将双方带回村组协调场所。围绕小桌坐下,调解员开始“靶向纾困”:一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84条关于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清晰告知黄某误伤他人财物应依法担责;另一方面,引导柯某理性评估损失,换位思考邻里关系。调解员遵循“依法依规、情理兼顾”的原则,既科学测算漆树损失,又温情疏导双方的“心头堵”。
最终,在调解员见证下,黄某认识到过错并诚恳道歉,同意承担赔偿责任;柯某也接受了合理解决方案。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压在心底的“石头”落了地。
一次成功的调解就是一场生动的法治课。官渡司法所将持续深化“多元联动、下沉解纷”机制,让更多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矛盾止于萌芽、解于诉前,汇聚起守护乡土和谐的法治暖流。(柯昌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