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8月30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我县,聚焦竹山低空经济与绿松石特色产业,实地探访两大产业发展成效,挖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县委书记汪正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柱参加活动。
此次采访团阵容强大,汇聚了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余家中央及省级媒体的60余名记者。在一天紧凑高效的密集调研中,记者们走进生产一线、深入产业现场,亲身感受这座秦巴山区县城在特色产业驱动下,迸发的创新活力与强劲发展动能,为后续深度报道积累了丰富素材。
调研首站聚焦竹山低空经济发展核心载体 ——竹山通用机场。刚抵达机场,采访团便前往综合业务楼大厅,集中观看《十堰市低空经济发展纪实》宣传片,通过影像直观了解十堰及竹山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与规划;随后,记者们围绕低空飞行管控平台、无人机寄递物流平台的运行机制、技术优势等问题展开提问,工作人员逐一细致解答,让大家清晰掌握平台实际应用场景。
走出业务楼,采访团来到停机坪,实地观摩飞行驾驶培训起降全过程,近距离感受通航培训业务的规范化开展;接着,记者们走进灵云智能、长空科技等入驻企业,参观无人机组装生产线,查看无人机机巢展示,详细询问产品研发、市场应用、产能规模等情况。据介绍,竹山通用机场总占地973亩,目前已累计签约引进航校培训、飞机检测、科普研学等领域企业23家,一个以通航产业为基础、以无人机应用为特色的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成型。
更让采访团眼前一亮的是,竹山低空经济并非局限于“云端”产业,更已下沉服务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无人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村村通快递、特色农产品运输等场景,解决了山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乡搭建起高效通道,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翅膀”。
结束对低空经济的调研后,采访团转场前往麻家渡镇绿松石小镇,开启对竹山另一支柱特色产业——绿松石产业的探访。作为“中国绿松石之乡”,竹山绿松石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成果是记者们关注的重点。在绿松石艺术展厅,采访团通过实物展品、图文介绍,系统了解绿松石从开采、加工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历程,感受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产业潜力。
随后,采访团走进罗老丝珠宝有限责任公司,先参观绿松石标本、精品藏品展示,感受绿松石原石的天然魅力与成品的工艺美学;接着,记者们来到加工车间与直播现场,看到工人熟练操作加工设备,主播热情与网友互动推介产品,便围绕加工工艺创新、电商直播运营模式、客户群体定位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同时详细了解企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具体情况。
在国际绿松石交易中心,采访团感受到了绿松石线上交易的火爆氛围:屏幕上实时跳动的交易数据、工作人员忙碌处理订单的场景,直观展现出竹山绿松石的市场热度。据麻家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国际绿松石交易中心为龙头,全镇目前已发展绿松石加工店铺1770家,行业从业人口超过2万人,年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绿松石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龙头企业“独品松石”公司的直播间内,键盘敲击声、包裹打包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借助电商平台优势,企业线上渠道已积累固定粉丝30万人,2024年线上产值达2000万元;同时,企业还通过开展公益培训,累计带动3000余人次掌握绿松石加工、电商运营技能,帮助更多人实现就近就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星级文明创建” 发祥地,竹山县近年来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竹山县地区生产总值达 169.5亿元,同比增长6.3%,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优异答卷。
此次“活力中国调研行”,竹山县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的清晰思路、扎实举措与显著成效,赢得了媒体团的一致认可与纷纷点赞。记者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用手中的笔记录产业发展故事,用镜头捕捉创新实践瞬间,生动讲述竹山将生态优势、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成功经验,让全国更多人看到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为竹山特色产业发展传播更多好声音。(但兴竹 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