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南山 绿色长滩”品牌 王雪摄
百年前,外出的学子把革命真理带回南山,为了开辟新天地,350多名先烈先后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钟祥市长滩镇,湖北省309个重点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京(山)钟(祥)南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
长滩镇鸟瞰图 图片来源:云上钟祥
革命年代,不屈的抗争和无畏的牺牲,换来了新生的政权;建设和发展年代,瘠薄的资源禀赋和艰难的观念转变,让“老区”与“贫穷”“落后”相伴。
“这不是当年革命的初衷,要革命、要改变、要发展!”这是长滩人的心声,更是来自红色血脉里的呐喊。
时间的齿轮行至新的坐标,长滩人铭记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勇气,砥砺前行。一幅以红色为“底”、以奋进为“笔”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红色在血脉中传承
9月初,忙完一天的工作。长滩镇毛潭村负责人严锐打开通讯录,给在外的党员、能人发出邀请:回家看看,到长滩英烈园看看。
随着答复而来的,还有入党申请书。“每年都能收到多份入党申请书,但审查严,不是申请就能入党。”严锐说。
入党,不仅仅是一纸“申请书”。
1926年,在外求学的学子武志靖、黄鸿藻、张光灿回到南山,宣传革命真理,领导革命斗争。这年冬,聊崛山下的黄土坡有了长滩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1930年8月,钟祥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钟祥县苏维埃政府在长滩埠成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诞生了钟祥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钟祥县行政委员会,成为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在鄂中的“战略支点”。
“中原突围”中,长滩作为“桥头堡”,安置转移了大量干部战士。在历次革命斗争中,350多名仁人志士在长滩献出了生命。解放后,经人民政府确认,其中有名可考的长滩籍革命烈士达136人。
长滩英烈园烈士名录墙 图片来源:钟祥发布
这是一块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殷红热土。
雨后,长滩英烈园,苍翠如洗。“这里有56座烈士墓,有姓名的128位烈士都在名录墙上。”长滩镇政府退休老人、长滩红色文化园地公益宣讲人陈光明说,英烈长眠在此,每年都有不少人来拜祭。
长滩英烈园 图片来源:钟祥发布
烈士的牺牲、百姓的抗争。在研究中,一个个历史片段印在了陈光明的脑海中——抗战时期,长滩作为中共京钟县委及后来的中共荆当京钟地委的后勤、财源、兵源基地,兴起了一场家喻户晓的“一把米运动”。当地农民除按规定缴纳公粮田赋外,每天做饭时,都会特意抓出一把米单独储存,待积攒到一定数量,便集中转交给抗日政府或新四军部队。
“遇到困难,长滩人永远是拧成一股绳。”陈光明微笑着说。
“在我们村,遇到困难,党员冲在前,群众一定紧随其后。”廖台村党支部书记汤光成说。
从去年到今年的连旱,使村里3200亩农田、250余户村民用水成了问题。汤光成带着党员干部绞尽了脑汁。“实在不行,还是挖井吧!”老党员在湾组会上的建议被采纳,旧水井重修、新水井选址,在家的劳动力自发到现场帮忙,出水的那一刻,响起的是全体村民的欢呼。
长滩镇廖台村航拍图 袁李娜 王超华 摄
作为村委会负责人,严锐还保持当兵时候的作息,每天7点准时出现在村党群活动中心开始处理一天的工作。
“村里55名党员,年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是90后。”严锐说,近两年村党支部又收到3份入党申请书。
1995年出生的严浩,在外创业多年,不仅自己入了党,还带动一起创业的伙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带头干嘛!只有一代接着一代干,家乡才会越来越好。”他计划再把企业做大一点,然后回乡发展。
“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在这里不是空话,是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更是发展中的底气。
红绿融合绘就新蓝图
“桃啊?早卖完了。明年?那要早点订。”一通电话,让大兴村党支部书记欧家兵的嘴角翘得厉害。
可10年前,大兴村还是镇里有名的贫困村。
贫困,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支柱产业。种桃吧!周边村都在种桃;不能种桃!周边村都种的桃……
欧家兵带着村干部去枣阳、去武汉、去河南……村里没经费,自掏腰包坐硬座、啃馒头。一圈考察学习后,村“两委”班子还是决定发展桃产业。
周边村都种桃,说明长滩的水土适合种植桃树。也因为周边村都种桃,所以要种完全不同的品种,实现差异化发展。
“这些年,我们与科研院所对接,根据市场反馈更换品种,效果很好呢!”欧家兵说。
100多亩的桃园,每年还没上市就被订购一空。如今,大兴村的桃树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亩,年产值达200万元。贫穷,成了过去式。
大兴村的果农们正忙着打包装箱 图片来源:云上钟祥
80多年前,南山抗日根据地除了整党整风,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农业生产,动员区乡群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今天,长滩依旧以绿色为底色,努力发展特色产业。
你看,先锋村虽然杨梅已下市,但优质稻又要收割了;大洪村的栀子花上市价就突破70元/公斤……
“今年,我们考察了市场,打算建个冷库,还要增加仓库和烘干设备。”欧家兵说,要发展农业产业就必须跟上市场的脚步,村里计划通过“三个一点”(项目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租赁方出一点)的方式,增加设施设备,推进农产品错季节上市,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只有绿色显然不行。红、绿融合才是发展之路。
今年,长滩镇计划依托南山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通过一线串珠的方式把荆当京钟地委旧址、长滩英烈园、杨梅采摘园等节点连起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长滩杨梅观光采摘园航拍图安邦友摄
很快,钟祥叶玉生家庭农场的新规划图出来了。
“这里是训练场,这里是仿军队宿舍,这里是菜园……”规划图上,随着叶星的手滑动,一个带有军旅特色的家庭农场雏形跃然纸上。
叶星的父亲叶玉生退役后就返回家乡长滩发展。2002年,他流转了安坡水库周边一片荒地,开荒发展产业。4年后,退役的叶星加入开荒队伍。父子俩凭借军人“不怕磨难、不甘失败”的坚毅精神,建起了水稻种植基地、果树园、文化长廊,并于2013年创办了钟祥市叶玉生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家庭农场)。
“原本我打算只发展农业,但是今年镇里调整发展思路,给了我新的灵感。”叶星说。
为了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长滩镇政府帮其申请政策性补贴,减轻转型压力。目前,长滩镇已将家庭农场列入红色旅游路线,待军旅主题项目建成后,计划将其培育成为全镇重点旅游景点。
叶玉生家庭农场依水而建的民宿 安邦友摄
“红色文化传承与农文旅融合,是我们长滩镇未来发展的重点。”长滩镇党委书记廖明星表示,政府正在积极申报南山革命纪念馆项目,希望能将红色南山的品牌擦亮,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南山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同时带动产业发展,让长滩镇成为既有红色底蕴,又有产业活力的振兴样板。
“红色南山,绿色长滩”,矗立在革命老区的这尊雕塑启示我们,不妥协、转思路、加油干,这里的人民终会让革命老区迸发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