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竹山县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6年,全县笋竹林、肚倍、道地中药材种植及森林康养相关配套等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力争突破15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力争60亿元以上,推动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
《方案》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利益共享,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积极开展林下种植、开发森林景观、推动林下经济适度规模经营、建设试点示范基地、科学规划林下经济等11项重点任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全链发展、提质增效”思路,高标准科学编制《竹山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25年-2030年)》,围绕笋竹、肚倍、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优势林下经济产品,对规模布局、品牌建设、主体培育、产品加工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把林下经济与森林康养、文化旅游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等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
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大力做好“林”文章,形成涵盖核桃、黄桃、板栗等“树上摘金”,淫羊藿、黄连等“林下生金”,梅花鹿等“林中养金”,香菇、黑木耳、茶叶等“林中采金”的产业发展格局。(程 平 黄 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