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
【十星好人】李昌根:大棚种菇养鸡富乡邻 十星示范共绘振兴图
发布时间: 2025-10-22 15:32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静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在文峰乡太河村,群山环抱的村落里,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几座整齐排列的大棚。这里不是普通的农田,而是一个融合生态种植与养殖、承载邻里希望的致富农田。农田的主人,是年过五旬却依然干劲十足的村民——李昌根。他用汗水和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更以无私情怀温暖乡里人心。2025年,他被评为县级十星级文明农户荣誉称号,成为全乡学习的榜样。

 

顺势而为  从杂货店主到产业带头人的蜕变

57岁的李昌根原本只是村里一名普通农民,家中经营着一间小杂货店,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安稳。自从太和梅花谷旅游景区建成以来,村里的环境变了,人流多了,商机渐显。别人看到的是风景,他看到的却是机遇:这些闲置的大棚如果流转过来好好利用,岂不是一笔宝贵的资源?经过反复思量和实地调研,他毅然决定放下小店生意,承包村内十余亩土地及温室大棚,投身香菇种植与生态养殖事业。

这一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他深知农业要发展,必须靠技术、靠坚持。于是,白天他在大棚中观察菌棒生长、调控温湿度;夜晚挑灯夜读,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一步步掌握了从制棒接种到出菇管理的全套技术。几年后,他的香菇产量稳定提升,品质优良,逐步打开市场销路,年收入实现翻番,真正实现了从小本经营现代农业经营者的身份跨越。

 

一人富不算富  带动乡亲共走致富路

自己挣了钱不算本事,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本事。这是李昌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行动的真实写照。

随着香菇产业步入正轨,李昌根主动联系村里因家庭拖累、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和中老年劳动力,邀请他们参与生产全过程:从砍木打孔、装袋灭菌,到搬运菌棒、采收分拣,每一个环节都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已有10余名村民在他基地务工,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村民任少芝感慨地说: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家里又有老人孩子要照顾。多亏李昌根拉了我们一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心里踏实啊!”  

不只是提供岗位,他还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尝试自主种植。近年来,已有3户村民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建起小型菌棚,走上独立经营之路。

 

循环农业探新路  种养结合绘就绿色画卷

产业要做大,更要做得可持续。李昌根没有止步于单一的香菇种植,而是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他在大棚周边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实行散养+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循环模式。

鸡群自由觅食昆虫草籽,肉质紧实、蛋品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而鸡粪经过发酵处理后,又成为香菇培养基的重要有机肥源,既减少了化肥使用,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形成了菇促养、养助菇的良性循环。

如今,他的基地年产优质鲜菇超10万斤,生态土鸡年出栏800余只,鸡蛋供不应求。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县城商超等多渠道销售,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太河鲜菇”“太河土鸡逐渐成为当地特色名片。

 

德行为先  润物无声暖人心

作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代表,李昌根不仅产业做得好,人品更受敬重。他为人诚恳、热心公益,在村民中有口皆碑。

年逾七旬的范师秀老人说:每次我去村上办事,走路要半个多小时。只要碰见李昌根开车,他二话不说就停下来载我一程,还常常叮嘱您慢点走,下次提前告诉我这样细微处的关怀,早已融入日常。

每逢年节,他会为村中孤寡老人送去新鲜蔬菜、鸡蛋;疫情期间,主动捐赠物资支援防疫工作等等爱心事迹。他说:我是党员,又是示范户,关键时刻就得站出来。

李昌根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做的事有限。但我相信,只要肯干、愿帮人,星星之火也能照亮一片天地。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耕耘;没有惊天动地,却有润物无声的力量。李昌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责任与担当。他不仅是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获得者,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践行者、引领者、奉献者。正是这样的领头雁,让广袤田野焕发出蓬勃生机。未来,这束来自太河村的十星光彩,必将越发明亮,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曹治)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