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金秋十月,正是竹山县茶园冬前修剪时节。10月29日,笔者走进楼台乡兴旺村茶园,只见一人正手持修剪机,熟练地对茶园进行修剪。剪下的茶树上部嫩梢,则被几位大嫂拾起装入大口袋中,送至当地的茶叶加工车间。
随行的楼台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开朝拾起一把刚修剪下的枝条说:“这些过去都被白白丢弃在茶行间烂做肥料,现在可都是宝贝了。像这种进入丰产期的茶园,冬前修剪下来的枝叶每亩有两千斤左右,我们企业按每斤四、五角钱收购,农户每亩能增收近千元,还能将附着在枝叶上的病虫带出田间,这比直接烂做肥料可要划算得多啊。”
在楼台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大叶茶加工车间,只见刚从茶园修剪下来的枝叶在这里堆积如山。伴随着隆隆的机械轰鸣声,几位工人正把枝叶一把把塞入机器内。这些枝叶经切碎、杀青、揉捻、干燥后,就变成了一袋袋“胚茶”。黄开朝告诉笔者:“我们公司目前只做初加工,将茶园修剪下来的枝叶加工成大叶茶坯料,卖给精制出口企业。他们再将其精制、分类后,大部分出口到国外。这样,不仅是这些粗老的叶片,就是茶树枝梗,也能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值钱的产品。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加工了约900吨大叶茶,产品基本销完,虽然每斤赚钱不多,但产品量大,效益也还可观,更重要的是茶农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我们的茶叶农残低、内在品质好,客户反响很好,目前车间仍在加工生产,明年还要扩大规模。”
在位于得胜镇茶场村的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笔者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只见宽敞明亮的车间内,由极具现代感的大型茶叶加工设备组成的流水线上,新鲜的茶树枝叶,从入口通过传送带自动进入揉捻、发酵、炒制、干燥等环节,偌大一个车间,只见两三名工作人员在其中操控。车间内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却看不到几个人影。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公司利用当地茶园冬前修剪下来的嫩梢,目前在同时生产红茶和绿茶。由于使用了智能化加工设备,车间需要的人工大大减少,但加工能力、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为延伸茶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近期已购入茶叶精加工设备,计划对初加工的大叶茶毛坯进行精加工。“目前茶叶出口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竹山茶产量有这么大,所以我们要走精加工之路。”负责人道出了公司下一步的努力和发展方向。
据县茶办人员介绍,为调动茶农和茶企的积极性,抓好大叶茶生产,政府今年出台了两项激励措施,一是对实施宜机化改造的1万亩茶园,每亩给予500元补贴;二是对加工大叶茶的企业,每吨干茶给予1000元补贴。在政府支持下,今年全县大叶茶生产较去年又有新突破,共有二十余家茶企参与大叶茶生产,产量较上年大幅提升。将茶园修剪下来的枝叶“变废为宝”,不仅提高了茶资源利用效率,让企业“活起来”,更为广大茶农带来了“真金白银”,成为竹山茶农增收、茶企增效的“希望之叶”。(熊飞 王驾驭 胡少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