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阡陌”一词,自古便承载着田园的诗意与土地的厚重。当我真正将双脚踩在白莲村的田埂上时,才恍然领悟:这纵横交错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中国社会最基础的脉络;这阡陌之间所孕育的,不仅是庄稼,更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沉甸甸的使命。在此守望,于斯耕耘,我的一年驻村时光,便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跋涉。
守望,是深植于大地的定力,更是面向未来的期许。
守望,意味着并非短暂的驻足,而是长情的陪伴。初来时,面对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我选择从倾听与走访开始。在两个月内,我走遍了全村在家的205户居民,在农家院落里倾听家长里短,在村情调研中梳理民意脉络。通过日复一日的走访,我读懂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想象——那可能只是一条更好走的路,一盏更亮堂的灯,或是一口甘甜的水。我守望在村两委的会议室,我守望田间地头、项目建设现场,用脚步丈量村情民意,用实干破解发展难题,让每一分坚守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这份守望,让我从一个急于求成的“实习生”,蜕变为一个拥有耐心和定力的“参与者”。我明白了,乡村振兴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像田间的农人一样,尊重时节,敬畏规律,既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更要有“静待花开”的从容。我的守望,是为这片土地的变化当好见证者,更是用我的青春,为它的未来注入一份坚定的期许。

耕耘,是挥洒汗水的行动,更是向内而生的修行。
如果说“守望”是一种姿态,那么“耕耘”就是最真切的行动。真正的耕耘,从来不是诗意的想象,而是烈日下的汗水、攻坚时的坚持,是双手沾满泥土的真实分量。我投身于钦峪堵河大桥的征地协调,学习化解矛盾的智慧;全程参与白莲村兴官路改扩建(以工代赈)项目,从方案踏勘、施工监督到材料管理,在实践中锤炼项目管理的严谨。当天堑即将变为通途,当昔日坑洼的窄路变为平坦大道,我感受到“耕耘”结出的硕果不仅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更丰盈了我的精神世界。我更将这份耕耘延伸至服务群众的“心田”上。为留守老人办理医保报销,帮贫困学子申请“雨露计划”,调解因灌溉用水引发的田埂纠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基层工作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一次耐心地沟通,每一个难题的化解,都是在群众心中播下信任的种子。这份特殊的“耕耘”,不仅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人民”二字的分量。这是一场向内而生的修行,洗去了我身上的书卷气,塑造了我务实、坚韧的品格。

成长,在守望与耕耘的交响中不期而至。
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守望与耕耘中,成长悄然而至。它不是我履历表上简单的一行字,而是我生命维度与能力边界的深刻拓展。从对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到能够精准宣讲各项政策;从面对旱情初期的无措,到在抗旱保水关键期能保障每一户村民的用水。我在森林防火期守护着青山的安宁,实现白莲村“零火情”的目标;更在产业发展的战场上,与村干部们共同成功发展了百亩烟叶,将那一片片金色的叶子,化为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希望。这些经历,如同一块块坚实的砖石,铺就了我从认知到实践、从参与担当的成长之路。同时我也从白莲村的点滴变化中,触摸到国家脉搏最真实的跳动。我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厚,我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我的肩膀也变得更为坚实,能够扛起更重的责任,面对更大的挑战。

“于阡陌中守望”,让我拥有了扎根大地的深沉;“在耕耘中成长”,让我获得了向上生长的力量。这段时光,是我青春岁月里最宝贵的勋章。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我将永远铭记:我是从这片阡陌中走出来的,我生命的底色,将永远闪耀着泥土的金黄与庄稼的翠绿。(胡忠豪)

作者:胡忠豪,爱好健身,旅游,阅读等。2024届选调生,现任职于楼台乡白莲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胡忠豪,爱好健身,旅游,阅读等。2024届选调生,现任职于楼台乡白莲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