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助推改革开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重大工程建设风生水起。从1977年10月霍河电站开建,到2014年龙背湾电站下闸蓄水,竹山县水电站总装机86.6万千瓦,水电大县之梦顺利实现;从1979年12月乡乡镇镇通公路,到如今公交入乡到村,竹山人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从1987年湖北银矿全面兴建动工,到现在高科技工业园、产业园相继建成投产,竹山顺利实现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从1995年11月18日县人民广场综合开发工程竣工,到目前各项民生工程遍地开花,竹山老百姓幸福感不断攀升……我县在改革开放40年来相继启动、实施并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涉及能源、水利、交通、城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县改革开放和发展。
道路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大力发展公路、水路、运输、物流项目建设,构建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实现了竹山交通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转变、由“通过式交通节点”向“放射式交通枢纽”转变,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11.8公里,高速路、一级路从无到有,二级路从有到优,通村路全域覆盖,全县交通运输建设取得跨越发展。
高速公路:2014年12月26日,历时5年建设的谷竹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结束竹山无高速路的历史。该路竹山境内51公里,概算投资51亿元。设计时速80公里每小时,路基宽24米。谷竹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域交通网对接国省高速公路网,结束了我县“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封闭局面,大动脉的形成带动了大人流、大物流,促使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全国了解竹山,让竹山走向全国。
2017年7月30日,十堰至重庆巫溪高速公路(简称十巫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竹山县双台乡举行。这是途径竹山县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十巫高速公路是湖北规划高速公路网“纵八”线的组成部分,该项目规划路线全长180公里(湖北境内174公里),道路桥隧比接近80%,按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预计2021年通车。该项目不仅填补了鄂西北地区南北向高速公路空白,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区域路网的交通转换能力,对打通鄂渝两地省际大通道、加快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促进区域旅游事业发展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道:我县有国道2条,总里程243公里。
一级路:我县一级路共4条,建成2条、在建2条,55.2公里,总投资14.9亿元。
省道:省道9条300.6公里,都是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7米。
县乡道:县道调整为21条438公里,都是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设计标准为30公里/小时,路宽7.5米。
通村公路:截至2017年9月底,农村公路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5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7.2亿元,地方自筹配套资金6.3亿元,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4024公里。建设标准为路基宽6米、路面宽3.5米、厚20厘米水泥路面。
展板4
水电建设
竹山县雨量充沛,河流纵横且河道落差大,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高达116.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6.5万千瓦,名列全省第二,全国第四。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电站34座,总装机86.6万千瓦,投资近100亿元。
霍河电站:1977年10月,我县以民工建勤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在城关镇刘家山村兴建具有发电、养殖、灌溉、防洪四大效能的霍河水库。1979年8月大坝建成,1981年9月溢洪道建成,10月全部竣工。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坝高67米,坝顶长442米,顶宽7米。总库容1.03亿立方米,同步修建的坝后式水电站,装机9100千瓦。1981年10月1日,霍河木鱼山电站竣工,为当时竹山最大的水电工程。霍河电站建设期间集全县25个大公社群众之力,实行万人大会战,建成当时极具影响力“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水库”。
松树岭电站:松树岭电站是竹山县在堵河干流上开发的第一座水电站,位于堵河南支流官渡河中游。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水库属中型水库。该电站由湖北长源公司投资3.55亿元建设,于2002年元月动工兴建,2005年9月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06年1月,最后一台机组并网运行,全部机组投产。电站设计装机5万千瓦(1.25×4),年发电量1.539亿千瓦时,年利用3078小时,年均实现收入5000万元以上。
潘口电站:2007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的潘口水电站,设计总装机51.3万千瓦,工程动态总投资43.97亿元,建设工期3年零7个月。2009年9月26日工程截流,2011年9月8日下闸蓄水。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涉及竹山、竹溪两县10个乡镇,需动迁两县移民3.5万人,形成61平方公里的库面,水库总库容量达23.4亿立方米。2012年5月31日21时45分,潘口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3年6月6日,潘口、小漩水电站首次实现全部机组同时并网发电。
小漩电站:小漩水电站装机5万千瓦,位于堵河上游河段,是上游潘口水电站反调节电站。
龙背湾电站:龙背湾水电站是堵河流域优质调峰电源和龙头项目,电站竣工后,对提高流域电源整体竞争能力,提高南水北调中线供水保障能力,促进竹山、竹溪、房县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水库正常蓄水位520.0m,水库最大库容8.3亿m3,电站总装机2×90MW,电站设计引用流量170.6m3/s。 该项目于2008年启动前期工作。至2014年10月12日11点18分,132吨的钢闸门随着起重机的转动缓缓落下,龙背湾水电站顺利下闸,开始蓄水。这标志着堵河干流水电开发全面完成,至此竹山县水电站总装机达到86.6万千瓦,水电大县之梦顺利实现。
水利设施
据统计,我县境内流域面积6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52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9条,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已建成各类水源工程10762处,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1座,山塘1647口,拦水堰168处,蓄水池窖8873个,有效蓄水容积15.46亿方;河道堤防约480公里,灌溉引水渠道约4780余条885公里。
防洪大堤:2002年1月18日正式动工,工程分四个阶段建设。历时4年完成堤防3367米,完成投资4026万元。堤型断面根据不同地形,因地制宜,采用削坡、砂砾石回填和浆砌护岸3种形式,所有堤外坡均采用0.12米砼预制块护坡。工程建成,竹山城区防洪标准由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也将有效控制和缓解布袋营山体滑坡,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净化堵河水质,服务南水北调。美化城镇环境,分流车辆,减轻人民路交通压力。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拉动沿堤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谭家河水库:谭家河水库位于竹山县麻家渡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发电、供水、养殖、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承雨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1654.9万立方米。工程于1969年动工兴建,1971年投入使用,灌区辐射宝丰、麻家渡两个乡镇17个村,灌溉面积3.03万亩,年均供水650万立方米;供水面积覆盖宝丰、擂鼓、麻家渡3个乡镇,供水人口4.22万人。2009年元月谭家河水库加固工程动工建设,2010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2012年4月全部竣工。
堵河钢坝:堵河钢坝是堵河干流一级拦河建筑物,是竹山城市景观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于2012年2月动工兴建,2013年5月竣工并投入运行。坝型为底横轴旋转钢闸坝,总长143.6米,安装3孔长40米、高3米钢质闸门,坝顶高程249.00m,景观水位248.50m,形成回水面积0.816平方公里,拦蓄水体290万立方米。工程等级为Ⅳ等,设计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50 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通过壅水用于调节堵河干流小漩水库下游至黄龙滩水库尾水段河道过水流量,对于保护堵河竹山城区河道水系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城西湿地公园:竹山县城西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城西盘龙上河城小区外侧河滩,规划用地面积约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38903㎡,水域面积12097㎡。规划空间结构分为“一心两带三区四点”,一心:堵河水上娱乐中心;两带:内河湿地漫步景观带、堵河水域风光休闲带;三区:生态亲水娱乐区、大型草坪休闲区、柳荫堤畔漫步区;四点:四大文化亮点:落英缤纷、堵河农耕、抟土造人、竹林密径。建设该湿地公园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矿产开发
竹山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有8大类32种,其中上表矿产16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3亿元,占整个鄂西北矿产价值的90%以上。优势矿种主要有铌-稀土矿、银(金)矿、绿松石、超贫磁铁矿等,其中主要战略性资源为铌-稀土矿,储量仅次于白云鄂博居全国第二位。绿松石资源储量丰富,被誉为“中国绿松石之乡”。截止目前,竹山县已开发利用的有14个矿种,全县共设置矿业权67个。
绿松石:绿松石是竹山乃至全国范围内独特、稀缺、价值高、不可再生的珍贵矿产资源。竹山县绿松石资源储量丰富,约占全球储量的50%,占全国的70%,是全世界公认的的绿松石资源集聚度最高、品质最好、品种最全的富矿区,被誉为“中国绿松石之乡”和“东方圣玉之都”,保有储量5万吨,预计潜在价值达3000亿元以上。竹山绿松石资源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全县绿松石矿主要分布在城关镇、潘口乡、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鼓镇、秦古镇、竹坪乡、得胜镇、大庙乡、楼台乡、文峰乡、上庸镇13个乡镇。竹山县绿松石开采、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有文物可考的历史达3000年,有组织开采的历史追溯于清王朝时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绿松石产品交易、精品展示、产业研发、信息发布、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国际绿松石城,项目占地300亩,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
金银矿:湖北银矿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双台乡银洞沟,是全国八大金银矿之一,是湖北省最大的金银矿企业。是竹山县的支柱企业之一。
1987年5月15日,经历十年前期准备工作的湖北银矿工程全面动工兴建。1990年12月8日,湖北银矿采、选连动试车成功,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矿石 400吨,年产白银20吨,黄金200公斤。1991年10月8日,湖北银矿冶炼厂开工奠基仪式在茅塔银洞沟举行。1993年采、选、冶炼生产线全面投产。
公共卫生
全县县级公立医院服务民生功能日益显现。县人民医院2012年纳入全国311家、全省20家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床位800张,开设临床43个科室,年均门诊36万人次。县中医院拥有病床220张,开设八大病区和六大医技科室,年均门诊11万人次。县妇幼保健院床位150张,年均门诊量8万多人次。县精神病医院设置精神科、睡眠障碍两大临床科室,有床位153张,年平均门诊量3000多人。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9家乡镇卫生院分院,年均门诊量62万多人次。村级卫生室的基础功能更加巩固,实现了村卫生室100%标准化,村医执业合格率为100%。全县共发展民营医院3家。
竹山县人民医院:2003年11月26日,国家农民健康工程——竹山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2001年12月26日动工,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
竹山县中医院:2016年7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确定迁建项目,选址城关镇莲花村杜家沟,新建老年病区,医养融合区。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规划占地面积21.98亩,建筑面积15165平方米,概算总投资7000万元。该项目于2017年3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于4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截止9月25日完成工程桩、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及各种质量检测工作。现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竹山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2月30日县妇幼保健院迁建于潘口乡小漩居委会,规划总建设面积为4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3.41亩,项目概算总投资1.7亿元。该项目按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规划,编制床位450张,重点突出对产房、新生儿科、手术室进行高标准建设。同时近几年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储备,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将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县级妇幼保健院,将极大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全县妇女儿童诊治水平。
教育发展
截止2017年底,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204所,在校学生58533人,校园占地面积158470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0227平方米。其中:公民办幼儿园45个(公办独立幼儿园28所,民办幼儿园27所),在园幼儿11854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5所,小学50所,教学点84个,初中21个(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小学学生28169人。初中学生11675人。高中2所,竹山一中在校学生3151人,竹山二中在校学生2360人。职业技术集团学校1所。在校学生1381人。特校1所,在校学生70人。
竹山一中:2012年4月23日,竹山一中校园迁建项目开工奠基,该项目是当时竹山县有史以来单项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新建项目规划总用地561亩,总投资超过3亿元,建设工期三年。2014年4月28日,竹山一中新校园正式启用。
竹山职业技术集团学校:2017年5月18日,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位于潘口乡小漩村冯家沟新校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243亩,办学规模53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2000人。 新建校舍49660平方米,首期建设37860平方米,包括试验实训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大礼堂及图书馆和学生食堂。预留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主要用于后期建设操场、培训中心、教师公租房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服务竹山县、辐射鄂西北地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新技术应用推广服务中心,成为全市乃至于全省职业教育学校的典范,成为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电商物流
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互联网+”、“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完善功能支撑,把电子商务作为助力精准脱贫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加以推动,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融合、服务三农,全县电子商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仅2017年,全县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达6.1亿元,其中农产品线上交易2.6亿元,农村网购金额3.5亿元,电商创业就业人数5.6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人数6.2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人数4.2万人。
目前,全县254个行政村中电商服务网点已布局200个(村淘网点70家,邮乐购120家,其他10家)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8%。计划到2019年底,全县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90%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递增2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建设了35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引进阿里巴巴集团菜鸟物流、十堰亨运集团旗下恒达物流等物流企业和14家快递公司集中入驻。
城乡公交:2013年6月,我县首条从绿松石城至黄茅观大桥公交1号线开通。2015年1月8日,投资2000万购置40辆途径6乡镇惠及沿线26万群众的城关至擂鼓公交正式开通。截止目前,竹山县共计开通16条城市公交线路,共有55台公交车;城乡班线10条 共有11台车,途径15个乡镇(大庙和得胜没通公交车);农村客运面包车217台。未来,我县还规划在擂鼓镇增建一个公交中转站,向竹溪县河、秦古镇、得胜镇、竹坪乡、大庙乡、宝丰镇等周边乡镇辐射,在现有公交开通的基础上积极调研,时机成熟一条开通一条,逐步实现全县17个乡镇公交全覆盖。
政务服务中心:竹山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县城纵横大道。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1700平方米,政务服务大楼第1-3层全部为办事服务大厅,设置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窗口94个。目前,已进驻39家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和4家中介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项目593项,其中行政审批224项,窗口工作人员160余名。
秦巴电商 菜鸟物流:2016年6月,竹山引进阿里巴巴共建“农村淘宝”项目,着力培育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全面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全县建成244个村级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站点。
文化体育
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有篮球场160片,田径场32个,健身路径180处,乒乓球场地380处,健身广场320处,体育活动馆房45处。体育场地面积总计达742157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平方米。
全县的文化事业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街道)、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先后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3个农家书屋,245个文化广场。建成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乡镇支中心6个、村级服务点254个,建成25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配备文体器材,扶持建成200多个社会文艺团队。
人民广场(老体育广场):1995年11月18日,县人民广场综合开发工程竣工。该工程于1993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总投资800万元,整个建筑包括:可容纳7000人的体育中心,40个商贸厅、南北两条通道和16层保险大楼。建成之后的人民广场不仅可承办大型活动,也是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体育中心:竹山县体育中心是竹山县政府2007、2008连续两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工程于2006年11月开工,2008年12月正式落成使用。该工程位于竹山县城关镇明钦村,总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55.66亩,建筑面积9346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万人。它的建成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陶冶情操等精神文化需求。
堵河广场:堵河广场位于地税局外侧河边缘,建于2005年,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有晴雨篮球场一处,市民舞台,配套建成公厕一座,安装有体育健身器材120余套,大型电子显示屏一个,各类科普广告栏多处,休闲座椅和高杆灯两盏。2016年进行了二次改造。堵河广场是市民目前活动的主要场所,清晨或是夜晚,总有大批的广场舞爱好者聚集到这里,练习广场舞。我县广场舞多次在省、市广场舞大赛中夺得桂冠。其中,康乐之家健身舞蹈队还将广场舞跳出国门,在韩国、泰国广场舞比赛中获得各项荣誉。
秦巴文化艺术中心:2014年11月28日开工建设。2017年7月,秦巴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竣工。该项目含“五馆两中心”,即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目前,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
女娲文化广场:女娲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5万平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松石文化主题休闲文化广场,是我县最具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建筑,包括星辰广场、女娲及绿松石文化群雕、女娲圣像、三皇柱、绿松石博物馆、清水平台漕运码头等景观,可同时容纳万人在此集会、休闲、娱乐、游玩。其中绿松石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特色鲜明的绿松石专业博物馆,主要提供绿松石文化传播、精品展示、科普宣传等服务。
南山--五福堂多业态产业园:南山五福堂多业态产业园是由南山五福堂(湖北)商务有限公司开发的,按照国家级项目标准,由医疗、养老、体检中心、旅游、教育、培训中心、风情商业街、酒店、游泳馆等大量优质生活资源配套组成的现代化康养新城。该项目占地面积大约2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大约40万平米,商业和生活设施23万㎡,地下建筑面积10万㎡,包含停车场1672个,容积率2.31,绿化率33%,让您无论走到哪个地段都能感受到花园式的景观。该项目按照“一街、一院、一场、三堂”的合理设计理念进行布局,分为两期开发,一期主要开发“一街”。“一街”由13栋体积各不相同的独立别墅式建筑构成,面积2.6万平方米。
污水处理:2007年1月12日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兴建。县污水处理厂是全省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内启动的第一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位于桥东,建设规模为3万m3/d,总占地面积28.1亩,总投资为6439.4万元。同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内项目9个,溢水、麻家渡、宝丰、擂鼓、得胜、秦古、官渡、上庸等8个污水处理项目和城关污泥处理项目,现已全部完工,总投资15910万元 。该项目的竣工,极大的了改善库区及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确保一河清水送京津具有重大意义。
自来水公司:竹山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竹山县第一水厂,始建于1966年,当时日供水量仅为0.2万吨;1976年,为了满足当时的供水需要,在第一水厂又新建泵房一座,日供水量达到了0.4万吨;1988年成为独立经济实体,成立竹山县自来水公司,同年开始兴建第二水厂,日供水总量也随之增长到1万吨; 截止2017年底,综合设计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日,是10年前的5倍;DN100至DN500主支管网近80公里,是10年前的6倍;城乡供水面积60余平方公里,是10年前的10倍;城乡供水实现了“供水同质,管理同心,服务同优,建设同步,抢修同体”,并且这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建、和谐发展”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市供水现代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方式,也被命名为“竹山模式”在全国广为推广。
工业园区:(1)宝丰工业园区地处宝丰镇,紧邻谷竹高速路互通口,规划建设五金工具加工和机械制造基地。一期场坪于2012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竣工,形成了821亩园区有效面积。 已入驻宏志五金公司、宏诚塑业公司、钧凝商砼公司、盛达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
(2)邓坪农产品加工园位于城关镇明清村邓坪,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专业园区,也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全省“四个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首批省级特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重要板块。该园区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5月竣工,建设用地面积298亩。 该园区自2010年9月首家企业入驻以来,已有11个项目入园,即巴山公司、强生园公司、沛丰公司、友花公司、粮食储备中心、五柳源公司、海丰渔业公司、桃园食品公司、绿田公司、康力神酒业公司、小方塑业公司。
(3)莲花绿松石工业园区位于城关镇莲花村杜家沟,场坪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7月竣工,形成有效场坪面积570亩。莲花工业园是一个集绿松石产品研发、精品加工、文化创意、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 园区已入驻商铺30余家,企业9家。
(4)通济沟商贸物流园位于潘口乡悬鼓洲村,地处高速路互通口。2012年4月开工建设,北区场坪工程于2014年9月全面竣工,形成有效场坪面积800亩。 已入驻嘉麟杰服饰公司、赢德服饰公司服装加工项目,田治光电电子项目、金草堂医药开发项目、雨慧公司的微电子暖气片项目、亨运集团高客站和阿里巴巴菜鸟物流项目等。
棚户区:2017年2月20日,竹山县委、县政府抽调7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成立东门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依法启动东门棚改项目。根据我县2018-2020年三年棚改规划,2018年棚改指挥部计划改造北门沟、西关和大街片区,改造户数约1000户,同时将全面完成东门片区棚户区改造征收遗留问题。目前,原南门棚改区的居民部分已经住进了舒适明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