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文
深秋江南的街头,已有微微的凉意,我紧裹着衣衫,尽量不让风钻进来,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浓郁,甘醇……手中的香烟已燃尽,我又重新点一支,大口的吸着。看着身边车水马龙的街道,和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我的思绪和眼前的景物抽离开来,随着烟圈飞向那遥远的故乡——竹山。那里有我的家人,朋友……是我的根和灵魂……
十八年前,我关掉了杂货铺,背上了妻子为我准备的干粮和行李,还有全家的期盼,踏上了漫漫征途……,这不是逐梦之旅,而是生计所需,因为我不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顿顿能吃上白面馒头,穿没有补丁的衣裤。当时的梦想就是能让家里住上砖瓦房,不让家人在老旧危房里担惊受怕。初来上海,举目四顾,一片茫然,每天在钢筋混凝土,水泥,砖头之间奔忙。流下的是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都说上海遍地黄金,可我黄金没见到,见到的都是暴躁,挑剔,残酷不近人情的上司,生活中都是对异乡人的蔑视和排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步步走到今天,坚持了十八个春秋,虽然还是一事无成,但至少我收获了:坚韧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身体的劳累和伤痛犹可治愈,但乡愁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浓,挥之不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中学同学,保留了联系方式,加入了同学群,更关注了《今日竹山》。故乡的高速路通了,武当山机场启航了,潘口电站顺利竣工了,北京人吃上堵河的水了,故乡正经历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这个远方的游子也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是今日竹山网拉近了我和朋友,同学,亲人的距离……我想回去看看,看看家乡的山水,同学,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想法愈发强烈……
我清楚的记得,前年回竹山,好客的同学们盛情邀约,在一雅致酒馆坐里,品尝到了香喷喷的柳林腊肉,洋芋粉,笋子干,懒豆腐,火烧馍,土鸡汤,就着包谷酒,推杯换盏,海阔天空……真人间美味啊,这是花再多钱在城市都吃不到的美味和佳酿,满满的都是故乡的味道。我羡慕在竹山生活和工作的朋友,同学,每天能看到故乡的云彩,山川,溪流,花草,是多么的幸福!对我来说是那样的奢侈和遥不可及……因为我是一个游子,注定要在外漂泊,最后我也要附庸风雅,吟诗一首:
五陵河畔几人家,
袅袅炊烟映晚霞。
庭院墙头牵豆角,
青藤架上吊丝瓜。
桃花源里桃花酒,
云雾山上云雾茶。
倘若余生常此境
何寻蓬莱去天涯?
这么美丽的故乡山水,这么醇厚的风土人情,我会回来的,不是在此时,也许在明日,在将来,在花香四溢,硕果累累的秋天……
(陈光文,男,43岁,竹山县官渡镇人,现住上海宝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