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壮丽70年征文】心有广厦千万间
发布时间: 2019-08-12 10:12 来源: 编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 范本庆

今年夏初,全县“补短板”拉开序幕。楼台乡组成了大型专班,将对15个村开展拉网式走访普查。我应安排加入了专班,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走访普查任务,为有机会再识“近水楼台”真面目而深感荣幸。

一个月下来,我几乎跑完了大半个楼台乡,感觉到今非昔比了,走的多了,看的广了,自认为是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明显的是老百姓的住房变化,农村安居条件有了跨越式的飞跃,单就这一方面就让人们看到城乡距离拉近的希望。通过走访普查,让我们真实地体验出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英明,还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下的改革开放及精准扶贫战略决策,为农村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睹飞跃发展的今天,使我蓦然回首辛酸的往昔。

孩提时代,我家住挡鱼河畔中游一个破旧的大杂院里,30多户挤居,全部都是列架土坯房,家家门前脏乱差。那年代谁家住有新瓦房、谁家能搬出杂院盖新房,谁家就是有能力的户,谁户就是有本事的家。直到1990年春,挡鱼河大兴土木建房时,我家才搬出大杂院。这个时节,有了新瓦房不再稀奇,我家排不上有能力有本事的户,那年我27岁,老大不小的年龄,成家的事没一点眉目。住进新房的第二年春,我便开始了自学新闻写作,历经4年奋斗小有成绩,被乡政府聘用两年后,终于成家,那年我33岁,此件喜事成为挡鱼河多人皆知的新闻。在乡政府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所在,我的视野得以从挡鱼河拓展到整个楼台乡。那几年,我走遍过楼台的山山水水和大半居户村庄,所见到的是老百姓都住着清一色的土木房。

2005年,我有幸被县新闻办聘为记者,我的视野得以从楼台乡扩宽到全县,工作职责的需要,从东部文峰到南部上庸,从西片竹坪到北边双台,一年多的时间,熟悉了大半个竹山,在乡下看到最顺眼的是农户住的小洋楼,感到最羞愧的是家乡楼台及挡鱼河,农户住着土木房那种心安理得的心态。记得在竹坪一家茶农家里采访,羡慕地观望其所在的两层小洋楼,那户当家人问我住的是啥样的楼房,我惭愧地告诉他说:“我住的是三间一厦的土木房”。那户当家人好笑道:“亏得还是一个记者,啥年代了还不晓得住楼房”。我无言以对。听这话心里凉了半截。自那次后,我就害怕有人问我住啥房。每次回老家,都感觉到不好意思进屋不好意思见老乡,因为我体验到家乡太落后了,那种落后使我在外羞于出口。

2011年春,时任挡鱼村书记范吉祥做了一件胆大的事,他慷慨垫资几十万,一举拆除了地处邢沧公路边的破旧四合院,8家联合建起了四层小洋楼,这第一楼的建成从此改写了挡鱼河无楼房的历史。也就从这年春季开始,“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建楼房的号角响彻着挡鱼河,楼房热随之悄然兴起。这一年以来楼台乡境内的各个村不甘示弱,外地的本处的建筑老板争先恐后,楼台乡的住房建设如火如荼。落伍的村落伍的户从此迈上由土木房到楼房的艰难之旅。

“春雨欲来风满楼”。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似如欲来的春雨,让沉寂的挡鱼河涌起了涟漪。易地搬迁政策更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贫困百姓的心田。几年间,大小安置点建房、分散建房和联户建房齐头并进。楼台乡、挡鱼河……迎来了住房建设的春天,小洋楼犹如春天的竹笋般涌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奇迹,就是改革开放和扶贫政策的结晶。

夏初时节,补短板专班在肖家沟村走访普查。记得到了一家住着小洋楼的户里问那户主有啥诉求没,那位忠实的户主坦诚地说:“我家住漂亮的安置楼房,地里有茶叶产业马上见收,吃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儿子在外打工创收,我还有啥不满足的有啥诉求的呢?我家没有短板要补,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位曾是贫困易迁户的农民的坦率直言,胜过了我们称赞扶贫工作的千言万语。

补短板走访普查结束后,某日我想起了肖家沟那位农民听说的话,让我几多感慨,几多回味,忽有灵感而来,即兴写出了打油诗一首:

心有广厦千万间,安居何须补短板。

近水楼台有盛名,祖国壮丽七十年。

这首打油持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体现了人们对党和国家英明政策的称赞,也流露出对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农村住房建设取得成绩的满意。(作者:竹山县楼台乡挡鱼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一周热门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