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壮丽70年征文】父亲的粮票
发布时间: 2019-08-12 10:43 来源: 编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刘运飞

小县城进行旧城改造,岳父的房子在拆迁范围内,老岳父积极响应号召,支持拆迁,在离县城不远的农村租了房屋,准备搬家。前几天,在整理物品时,发现一个精致的小木箱,里面有几张收捡整齐,印制精美的粮票,让我们倍感惊奇。

老父亲今年82了,颤巍巍的抚慰端详着这陌生而又熟悉的粮票,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1949年解放,国家一穷二白,物资十分短缺,为加强计划管理,所有东西都凭票供应。买米要粮票,吃糖要糖票,吸烟要烟票,喝酒要酒票,就连买火柴,也要火柴票。粮票自然是所有票里最重要,因为它关乎吃饭问题,有了它才可以填饱肚子。父亲的大半辈子里,都离不开粮票。

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县城只有一家饭店,名叫国营饭店。店里的包子最是好吃的,包包子的大嫂大姐练就了一双巧手,包的包子皮薄馅多。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面皮又薄又透,趁着热乎劲一口下去,橙红的辣椒油伴着浓香的汤汁融化在口中,那叫一个香。虽然1个包子才卖1两粮票加5分钱,但舍得去吃的人却寥寥无几。花钱是一方面,主要买包子还需要粮票。那时的粮票都是按人头供应,我家7口人,每月只有72斤粮,常常吃不到月半就光了,哪里还舍得花粮票去买包子。

每个月最头痛的事莫过于买粮。全县的粮食供应都在县粮食局,无论天晴下雨,还是酷暑严寒,粮食局门外排队买粮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我家姊妹多,每次要排队都是几个娃轮流换班,有时一排就是一整天。冬天天气冷,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有时碰上下雨,头发和裤子都淋得湿透。姐妹们都觉得排队是苦件差事,总是大的推小的,小的推幼的。买完粮食后,工作人员就会在粮本里撕走相应额度的粮票。每次买完粮,看到工作人员“潇洒一撕”,我心里就想:哎,粮票要是能多供应点就好了。

那时粮食局主要供应三大主粮,大米、玉米和面粉。大米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最先卖空。可谁家买回去也不蒸上一锅纯白米饭,都得垫上大半锅红薯或南瓜,上面只浅浅地铺上一层大米,俗话说“瓜菜半年粮”,目的是为了抗饿。

为了改善家里的饮食结构,母亲也是想着法儿做些“新鲜饭”。所有饭里数“面面干饭”最受一家老小的欢迎。母亲先将苞谷(玉米)用石磨碾成米粒大小,再用冷水泡发2-3小时,开水煮到八成熟,捞起滤干。掺上大米,搅拌均匀,上锅蒸熟。有时若锅里放点油,加点葱花姜末,爆香炒制,出锅时别提多香了。

1985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这一举措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米袋子”“菜篮子”逐渐丰盛起来。到了1992年,国家取消了计划供应粮,实行议价供应,粮票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从箱子里找出尘封已久的粮本和粮票,让人倍感亲切,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感慨瞬间涌上心头。70年过去了,市场繁荣了,经济振兴了,国家富强了。如今,想买什么都买得到。子侄辈在外地工作,经常给父亲买些小吃寄回来。有武汉的“周黑鸭”、孝感的麻糖、新疆的大枣、天津的大麻花、北京的绿豆糕,家里摆列得就像一个副食店。父亲牙齿掉了,胃口也差了,可一小块零食嚼在嘴里,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每次回到家,我们都嘱咐父亲要注意身体健康,隔夜的菜要倒掉。可父亲从没有倒过剩菜剩饭,有时桌上掉了米粒儿,他都会捡起来吃。父亲说:你们是赶上了好时代,如今生活富裕了,可每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珍惜粮食是父亲一辈子养成的习惯。

父亲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困扰了他大半生。如今条件好了,有吃有穿了,但父亲老了,母亲也于去年离开了我们。这些粮票是父母节俭生活的见证,也是迈向新生活的开端。虽然家里的日子逐渐红火,但我们家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家风。有时我也会让女儿看看这些粮票,给她讲姥姥姥爷过去的故事,让她要学会敬畏,学会感恩,要将这段岁月铭记心中。

(作者单位:竹山县市场监管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