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通讯员 杨黎明、张荣、郭承益 报道:4月30日,笔者在竹山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获悉:从2006年1月至今,该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5件(次),其中没有一件是农村财务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村财务“零”上访。据该局负责人介绍,实现农村财务“零”上访,主要得益于该县近年来实施的把“三关”、强“三化”管理。
近年来,该县对农村财务严把“审查、审核、审计”三关,加强“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三化管理,理顺了农村财务,促进了村级组织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严把“审查、审核、审计”三关,使之成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预防农村经济问题发生的有效办法和防止农村经济腐败的有效形式。
——实行“收入全额上缴、开支计划下拨”和“先审后支、先审后用”制度,严把审查关。取消村级银行账户,除日常备用金外,其余货币资金全额上交乡镇财政所“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简称“中心”)银行账户代管,做到划拨代管资金手续完备,凭专用领款单审查后拨款。明确村委会审批人权限和村两委班子集体、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权限,重大事项还要报乡镇财政所审查后开支。
——坚持各项开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定项限额”原则,严把审核关。村报账员对财务收支事项先审核,明确资金用途、来源渠道和开支标准后办理收支业务。财务收支入账前,乡镇财政所对单据的真实、完整、合法性进行审核。对手续不全的单据退回补办手续;对政策把握不准的经济事项上报县局决定;对明显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单据,加盖“不予核销”章, 明确责任人落实到位。
——坚持组织专班定期对各村财务进行审计,严把审计关。检查是否坚持了收支两条线,有无坐收坐支;检查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有无越权审批;检查是否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原则,有无超标列支;检查收支业务“两票、五签”(“两票”即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五签”即单据经办人、村审批人、民主理财小组、村报账员、财政所审计员签章)是否齐全,有无白条入账;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是否坚持了“一月一结账,一季一报账,货币资金一月一盘点,财务收支一季一公开,债权债务半年一核对,固定资产一年一清点,档案资料一年一归档”的制度。
实行“规范化三统一、程序化三先后、制度化三完善”管理,理顺农村财务,给群众一本明白账。
规范化管理三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取消村级银行(信用社)账户,只留日常备用金1000元,其余货币资金上交乡镇“中心”专户代管。村报账员收到款项在3日内缴存乡镇财政所“中心”专户,不得坐收坐支。统一财务账据表册。县财政局统一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现金日记账、科目余额表、货币资金盘点表、各类明细表和民主理财收入(或支出)审核公开表、记账凭证、费用报销单、旅差费报销单、费用报销粘贴单、领款单等账据表册,使各村账据表册成为统一模式,档案资料整洁统一。统一财务报表和公开。各村于每季度首月1—10日在乡镇财政所集中报账,并将民主理财收入(或支出)审核公开表逐笔登记公开,每半年和全年汇总公开。
程序化管理三先后。即先收后支。乡镇财政所将村级财务收支程序图发至各村,并在办公场所公开上墙。严格执行“收入全额上缴,开支计划下拨”制度,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定项限额原则,做到合理安排、量力而行、不举新债,每笔开支明确资金用途、来源渠道和开支标准后支付。先审后用。村级代管资金须经乡镇财政所审查开支用途后划拨到村支用。每项或每笔开支在200元以下的由村主任决定;200—1000元的由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1000—2000元的由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商量决定;2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上报乡镇报财政所审批后使用。每项或每笔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查通过后都必须由村主任一支笔审签。先签后入账。每张收支单据通过经办人、审批人、民主理财小组、村报账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计员签署意见后方可登记入账。
制度化管理三完善。完善财务管理办法。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修改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完善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制度。制定村级议事实施方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和民主理财实施细则,各村群众推选组成5人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完善费用开支标准。制定村干部工资管理办法,由乡镇财政所按月发放村干部工资;规定村干部镇内交通补助、镇外开会和出差旅差费、电话通讯费补贴标准;一律取消生活招待费;村级每年的报刊杂志费不超过人平1元的限额;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年收入情况合理安排,量力而行,不举债兴办。各项费用做到开支有标准,入账有依据。
近年来,该县对农村财务严把“审查、审核、审计”三关,加强“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三化管理,理顺了农村财务,促进了村级组织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严把“审查、审核、审计”三关,使之成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预防农村经济问题发生的有效办法和防止农村经济腐败的有效形式。
——实行“收入全额上缴、开支计划下拨”和“先审后支、先审后用”制度,严把审查关。取消村级银行账户,除日常备用金外,其余货币资金全额上交乡镇财政所“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简称“中心”)银行账户代管,做到划拨代管资金手续完备,凭专用领款单审查后拨款。明确村委会审批人权限和村两委班子集体、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权限,重大事项还要报乡镇财政所审查后开支。
——坚持各项开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定项限额”原则,严把审核关。村报账员对财务收支事项先审核,明确资金用途、来源渠道和开支标准后办理收支业务。财务收支入账前,乡镇财政所对单据的真实、完整、合法性进行审核。对手续不全的单据退回补办手续;对政策把握不准的经济事项上报县局决定;对明显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单据,加盖“不予核销”章, 明确责任人落实到位。
——坚持组织专班定期对各村财务进行审计,严把审计关。检查是否坚持了收支两条线,有无坐收坐支;检查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有无越权审批;检查是否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原则,有无超标列支;检查收支业务“两票、五签”(“两票”即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五签”即单据经办人、村审批人、民主理财小组、村报账员、财政所审计员签章)是否齐全,有无白条入账;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是否坚持了“一月一结账,一季一报账,货币资金一月一盘点,财务收支一季一公开,债权债务半年一核对,固定资产一年一清点,档案资料一年一归档”的制度。
实行“规范化三统一、程序化三先后、制度化三完善”管理,理顺农村财务,给群众一本明白账。
规范化管理三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取消村级银行(信用社)账户,只留日常备用金1000元,其余货币资金上交乡镇“中心”专户代管。村报账员收到款项在3日内缴存乡镇财政所“中心”专户,不得坐收坐支。统一财务账据表册。县财政局统一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现金日记账、科目余额表、货币资金盘点表、各类明细表和民主理财收入(或支出)审核公开表、记账凭证、费用报销单、旅差费报销单、费用报销粘贴单、领款单等账据表册,使各村账据表册成为统一模式,档案资料整洁统一。统一财务报表和公开。各村于每季度首月1—10日在乡镇财政所集中报账,并将民主理财收入(或支出)审核公开表逐笔登记公开,每半年和全年汇总公开。
程序化管理三先后。即先收后支。乡镇财政所将村级财务收支程序图发至各村,并在办公场所公开上墙。严格执行“收入全额上缴,开支计划下拨”制度,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定项限额原则,做到合理安排、量力而行、不举新债,每笔开支明确资金用途、来源渠道和开支标准后支付。先审后用。村级代管资金须经乡镇财政所审查开支用途后划拨到村支用。每项或每笔开支在200元以下的由村主任决定;200—1000元的由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1000—2000元的由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商量决定;2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上报乡镇报财政所审批后使用。每项或每笔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查通过后都必须由村主任一支笔审签。先签后入账。每张收支单据通过经办人、审批人、民主理财小组、村报账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计员签署意见后方可登记入账。
制度化管理三完善。完善财务管理办法。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修改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完善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制度。制定村级议事实施方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和民主理财实施细则,各村群众推选组成5人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完善费用开支标准。制定村干部工资管理办法,由乡镇财政所按月发放村干部工资;规定村干部镇内交通补助、镇外开会和出差旅差费、电话通讯费补贴标准;一律取消生活招待费;村级每年的报刊杂志费不超过人平1元的限额;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年收入情况合理安排,量力而行,不举债兴办。各项费用做到开支有标准,入账有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