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堰铁路项目背后的艰辛
发布时间: 2008-10-3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十堰日报记者 吴 境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全球金融危机已触及到中国实体经济,国务院把握大局,日前再下重笔批复2万亿铁路投资项目来增加内需。如果说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国完善的公路交通体系建设,那么这次增加内需将促使国内更为发达的铁路交通网络的构成。十堰上下为之努力的十宜铁路由六里坪经房县过保康,再过神农架、兴山到宜昌的西线方案也因此很快得到批复。它意味着鄂西北山区县县通铁路的理想将变为现实……

    获悉中铁四院编制铁路网规划
    我市跑“部”前进争取十宜铁路项目

    早在今年6月初,市发改委获悉省发改委委托铁四院编制湖北铁路网规划后,在第一时间赴武汉与省发改委领导、铁四院技术人员进行衔接沟通,并以正式文件将十堰—宜昌铁路、十堰经南三县至安康铁路、汉丹铁路延伸线等三条铁路上报省发改委,省发改委当即批示铁四院研究考虑。
    7月底,规划初稿出来后,十堰最关心的十宜铁路却未纳入规划。市委书记陈天会、常务副市长涂明安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争项目,保成功。市发改委副主任柯贤国再赴武汉向省发改委领导、铁四院专家作专题汇报,并提出十宜铁路是整合“一江两山”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最具优势、最有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可以将“一江两山”一线串连,而且可以形成十堰—襄樊—随州—武汉—荆州—宜昌和十堰—襄樊—荆门—宜昌两个大小循环的旅游圈。“一线两环”建议得到省发改委领导、铁四院专家认可。
    8月14日,省委书记罗清泉来十堰调研,市委、市政府就此作出专题汇报,8月底十宜铁路正式纳入规划文本;9月初,为解决北煤南运交通运输“卡脖子”工程瓶颈制约问题,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专程来湖北调研。市发改委获知后,又立即赶赴省发改委,争取十宜铁路建设项目。我市的建议被纳入省部高层会谈内容。10月8日,中铁四院就十宜铁路项目建设方案征求我市意见,并派出专家组实地考察,这标志着十宜铁路项目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
    十宜铁路全长260公里,投资概算130亿元,其中十堰辖内100公里左右,连接十堰、宜昌两市和武当山、神农架、三峡三大景区以及房县、兴山等5个县,初步安排明年6月开工建设。在2万亿中国铁路大项目建设布局的棋盘上,十堰走活了第一局。

    郑渝铁路走向尚不明朗
    十堰有希望做最后一搏

    在网友们发布的中部地区铁路交通构想图上,十堰与周边地区展开博弈、拿下十宜铁路并争取西线走向的战略意图彰显。
    市发改委副主任柯贤国介绍,十宜铁路西线方案的实施,十堰是最大的受益者,它不仅是山西、陕西南下两湖、两广的国家煤运大通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一线两环”全省旅游的大通道,而且是为下一步打通房康铁路线,实现十堰县县通铁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目标的大通道。同时为争取郑渝铁路从十堰通过埋下伏笔。
    9月22日,省委、省政府与铁道部在北京就加快推进湖北辖内铁路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将郑渝铁路正式纳入湖北铁路网规划项目。
    市发改委副主任柯贤国说:“郑渝铁路走向方案最多,网民最关注,我市将竭力争取郑渝铁路在十堰接十宜铁路。该方案一旦敲定,十堰将成为连接襄渝线、郑渝(京渝)线、汉西线(武汉至西安)、三柳线(三门峡至柳州)、十宜线等铁路的关键点城市,处在武汉、西安、重庆、郑州等省会城市的十字节点,是连接西南至华中、华北,西北至华中的重要铁路枢纽中心。同时也将大大缩短十堰到北京的时间。”

    在竞争中把握机遇
    十堰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省委实施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再次将十堰带入了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以大交通支撑大旅游、发展旅游大产业,这是十堰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作出的选择。正当我市目前致力交通建设发展、打破经济瓶颈制约之时,国家大力投资铁路项目、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新政又适时出台,这真是天意的契合,十堰大交通的构想在这大政的背景下有望一一变为现实。
    然而,目标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它充满着竞争与挑战。十堰所处的特殊位置注定了它要面对来自省际之间、市际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多重竞争。从10多年前东风公司轿车项目的选址到十堰飞机场建设的反反复复,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构建到十宜、郑渝铁路的最终走向,都面临着竞争和挑战。
    郑渝铁路的走向到底是过襄樊还是过十堰,民间的争论声比官方更激烈。对重庆市而言,哪条线路出口距离最短就会选择哪条线路,考虑的是本地实际利益。展开地图一看,重庆至郑州最捷径线路只能经过十堰。然而,网民们的争论是理智的,无论郑渝铁路最终确定是过襄樊还是过十堰,两地都应该祝贺。
    在中铁四院专家一行15人来我市实地考察十宜铁路走向时,市发改委、国土、林业、环保、城建、规划、气象、水利等部门都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接触和沟通,并表示积极提供十堰辖内相关基础资料,全力支持十宜铁路项目;网民们的关注之声更是铺天盖地,不绝于耳。有了政府的这一份坚强责任感,有了市民这么多的热情关注,十堰将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